艺起评 | 试以父子关系角度思考《封神第一部》

潮新闻客户端 刘妍

约半个月前,某频道大型电影歌曲晚会上,有一剂猛药:电影《封神第一部》的“广而告之”。

随着影片《封神第一部》的上映,其神秘面纱已被揭开。影评人、观众、媒体等的褒贬不一,各有各的观点、看法和喜好。

老话说的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笔者看电影过程,不断被路人甲剧透,甚至到了片尾,有三个彩蛋,也被路人甲善意地提醒:坐等。

观影结束后的“卸货”,清晰地听到一对中年女子认真地讨论封建社会殷商当时社会的主打色,白色还是黑色?其中一名体型富态的女子用坚定的语气说,肯定是白色。好家伙,影片的服化道审美意象研讨会,及时地开,迫不及待地开,紧迫感异常逼人,真可谓争分夺秒。洗手间的这番不经意地“偷听”,激发我的好奇心,通过微信求教北京市美学学会会长刘成纪教授,回复是白色。原来特殊场合偶遇的这对中年女子,高人高见哦。

以上的叙述且当开胃菜。有一点,我是肯定且确定的,该影片广泛地引发观众的讨论。关注度高,有较高的影响力,才有激烈地各种谈论,意见态度两级分化,呈多元化。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开化开明的表征。

封神榜堪称为国民级史诗,去年我去四川期间,租车爬“四姑娘”山,兜兜转转,晕头转向时,同行的司机大叔,看我高原反应强烈,主动和我聊天,讲述他每天追着听的书《封神榜》。说来也奇怪,不善言语的大叔,嘚啵嘚啵,飞沫四溅地讲他所理解的神仙妖怪。恍恍惚惚之间,翻越山巅,头疼胸闷竟缓解了,如有神助。

封神榜,不仅是一张纸,一个榜,更是宝物。天下混沌时,或为扭转乾坤的利器。它出自中国明代古典神怪小说《封神演义》,数教掌门人共同拟定商议,姜子牙执掌封神。四海八荒的各路神仙,如何分配位置、工作,履行哪些职责,姜子牙是具体经办人和执行者。

而在该影片中,姜子牙不再占据原本的C位,反而成了配角。大智若愚,可有可无,能力和智商常掉线的普通人。他的左右手杨戟和哪吒,拥有神仙才有的法力,常解救其于危难之中。左右手虽有超人法力,却忙于奔波劳碌,大材小用,两次送“快递”,将路边的异相婴儿雷震子和身首异处的纣王殷寿儿子殷郊,分别送回天庭。

或许是因为能者、强人的缺席和让位,所谓的大反派妖怪妲己和申公豹才有了表现存在感的“舞台”。反派的怪力乱神、肆无忌惮、胡作非为,才有了眼花缭乱的“乱象”,这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原始叙事动力。

影片故事梗概曰为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相遇相知相爱”,不但情投意合,生活上好拍档,而且在干事业上目标一致,动力强劲,精力无限的好拍档。然而两口子忘了初心,手段方法错误,暴虐无道,民不聊生,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人神共愤之下引发天谴。

出现混乱就需要人来收拾烂摊子,姜子牙主动请缨,心系苍生,宁愿牺牲自己的数十年道行,也要寻找天下共主,试图以牺牲一人换取天下百姓的安定祥和。

一批年轻人“质子”们在大是大非的人生“十字路口”,有迷糊的,有傍偟的,有反骨的,有懦弱的,有犹豫的,有违反人伦的。其中西伯侯之子姬发并未人云亦云。从最初的疑惑、质疑到最后的坚定,由青葱稚嫩到走向成熟,勇挑重任,这是一个青年人成长蜕变的必经过程。

由此视角可见,影片是关于青年成长的励志故事,或有《封神榜》系列电影的一键三连为证。

影片若单纯是青年人成长励志故事,则相对比较简单粗糙。尝试用庖丁解牛的精准解刨技术角度看影片,或有不同的见解。

且从影片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角度来看,打动不少观众的是两对父子关系:姬昌与儿子伯邑考、姬发,纣王殷寿与儿子殷郊。这两对“父与子”关系,既有对比观照也有反差碰撞,有厚重感、历史感和情感碰撞。

少主姬发作为质子,少小离家,腰间时刻别着父亲姬昌赠送的玉环。环通“还”,“环”“还”相扣,返乡回家题材在中华历史文脉中,经典文学作品中是永恒的母题。“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与子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比较“硬”和“刚”,虽没有母子关系的牵肠挂肚、柔情似水,但玉环的意象化、诗意化表达,恰到好处地化解了“硬”和“刚”,再坚硬的心房也随时破防。

纣王殷寿挟“儿子”伯邑考以令姬昌,父子情深的姬昌为了保全二儿子姬发,不得不委屈求全,违心地说假话。男儿膝下有黄金,在爱子性命攸关的问题上,尊严、地位、权势皆可抛,父亲姬昌更愿意“以命换命”,如山的父爱足以撑起一片天,撑起一个社会和国家。

庖丁若仍在世,心情大好时,或会继续“解剖”。而现代的观众,个个都是“庖丁再世”,犀利精准的眼光,堪比庖丁手中那把刀。该影片中的女一号苏妲己的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特征,颠覆过往早已固化了的苏妲己形象,观众甚为惊喜。

此苏妲己非彼苏妲己。全新的苏妲己人物形象跃然荧幕,用“出彩出新”形容,不为过。

妲己历史上确有其人,姓苏,商朝周边一个苏氏部落首领的女儿。外形自然是美艳动人,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纣王通过选妃,将苏妲己纳入后宫。纣王与苏妲己结为夫妻后,商朝就灭亡了。后人世俗的眼光,以及千年怪志小说的演绎,苏妲己成为了红颜祸水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而在该影片中,苏妲己是个有思想,有主张的,懂的“知恩图报”的善良女子。纣王的血解除了禁锢她的封印,获得新生的苏妲己比任何人都懂的纣王的心,知道大王想要什么,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出于报恩的动机而“助纣为虐”。

不好的后果出现时,为何承担罪名的往往是女性,尤其是漂亮的女性?由此引发一个旧话题,女性的污名化。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中的女性为洗刷强加其头上的各种污名,做出各种抗争和努力。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女作家陈横哲、冰心、庐隐、林徽因等为代表的女性,在京师学堂前身女高师的学生运动中,身体力行地抗争。百年来,前仆后继的女性为追求自由、自我价值而不懈地奋斗。

盖在苏妲己头顶的“污名化”帽子,影片的主创团队试图摘帽,力图用不同视角和光影艺术重新诠释。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关于苏妲己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解读,惊喜之余,让观众反思和自省。

作者简介:

刘妍,青年作家、评论家。入选全国首批文艺领军人才研修计划。中国新文艺群体评论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2021年“西湖论坛”主旨主题演讲嘉宾。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结集出版已发表的散文集《花城印记》《花城味道》《风雅湾区》《风雅阿勒泰》系列等。剧本《如影随形》入选第二届广东省优秀电影剧本奖,《钟南山逆行的72小时》入选全国2020年年度文选、入选中国文联“啄木鸟”杯(2021年度),广东省散文奖、深圳评论奖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