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里桃花坞》:失控与浪漫并存的王牌IP养成记

如今在综艺领域提及“社交实验”一词,绝大部份观众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五十公里桃花坞》。播出三季以来,节目对于社交的核心、社交实验理念的坚持,在社交场景、互动模式、行为艺术等维度上的不断升级,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这种变与不变的创新之道赋予了节目强大的续航力,并深深打动用户。这一IP正向养成的过程,对于行业更有着重要的引领价值和借鉴意义。

“慢综艺”自5-6年前诞生后成为综艺市场上重要的品类之一,而缺乏核心主线的松散内容已经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各大平台和制作方都在寻求转变,但似乎都没能找到特别好的突破口。

而《桃花坞》从诞生之初,就以社交实验的核心概念在同质化竞争的综艺市场破局。那什么是社交实验?如何用综艺的载体加以呈现?三季以来,节目围绕“社交实验”的核心概念进行架构,以构建理想社区为主线展开叙事,与观众持续探讨这一课题。

节目不变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客观还原社交真实发生的过程。从第一季自我介绍的名场面,到第二季的“尴尬九分钟”,再到第三季的乐队事件,“坞学”都引发了全网讨论。汤晶媚在得知任敏组乐队的想法后,开始张罗但但四处碰壁,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想法,投身于另一个可实行的方案。但任敏对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不知情,信息的不对等导致得知结果后的心理落差,委屈也在当下爆发。

有摩擦、碰撞,甚至“矛盾”产生,再到误会的化解,这是社交中再普遍不过的过程。艺人的真实表达不仅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交的讨论,也引申至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可以说社交实验的一半是事件本身,另一半,是由大众的讨论完成的。

《桃花坞》三季以来不变的,还有不干预的创作手法。外景拍摄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放在其他的节目里都是令人头痛的难题。摄制组要么叫停拍摄,要么启动预案转移到室内,但两种方式都会给内容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桃花坞》给出了第三种解法。

在第六期节目中,一场暴雨打断了正在举办的海边运动会。一些坞民选择在伞下躲雨,王鹤棣却脱掉背心冲进了暴雨中的大海,随后王传君宋丹丹、鸟鸟也纷纷摘麦向大海走去。暴雨中跳海的片段在各个平台上被网友转发与讨论,这份自由、热烈、浪漫所引发的共情,离不开节目赋予艺人的极大自由度。

《桃花坞》“失控的浪漫”不止于此。王传君孤身前往咕嘟屋,王鹤棣夜间骑马寻好友,二人一起观看日照金山,镜头与弹幕创造了综艺史上最为安静而盛大的名场面;摘星一家为孙怡庆祝生日,用床垫搭建临时雨棚,在海边度过一夜;张国立和宋丹丹在沙滩散步时也遇到下雨,雨后彩虹出现,坞民们拍摄了最独特的海边全家福。

与此同时,《桃花坞》也在持续创新的社交模式、互动方式。本季分房模式又换回单间,坞民们分为三个家庭共同生活,每个家庭共享贡献值账户并定期进行贡献值PK,让成员出现了轮换的可能性。为了换房或不换房,嘉宾的积极性都被调动。比如敖瑞鹏成为了谷仓赚取桃花币的主力军,在鱼塘里捞鱼、和孟子义一起铲28斤羊粪,最终为家庭获得了“巨大财富”;江疏影也努力赚取桃花币,各种寻找新商机,吃饭时也不忘招揽一下洗碗送餐业务。

整体来看,嘉宾们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桃花坞业态建设。“650电台”升级为“650TV”,面向全体坞民直播;孟子义、小辣李嘉琦的“孟琦琦美容馆”以专业服务收获五星好评,王传君、王鹤棣的“二傻爆炒”签约长期客户……五花八门的项目都经营得有声有色。

在本季“向内而行”的主题下,单人放逐的环节设计上也更关注社交中的个体情绪。从L房到无人岛再到咕嘟屋,去除了“一人只能去一次”的设定和“放逐荒岛”绑定的贡献值机制,独处变得更加纯粹。

于是观众得以看到,王传君作为放逐荒岛和漫步咕嘟屋第一人,把这一独居空间看作最接近桃花源的地方;王传君、李雪琴、鸟鸟临时起兴夜赴咕嘟屋,在山野中感受犬吠虫鸣的生命力。前往咕嘟屋成为坞民们认识自我的自发选择,来自个体内心的力量,同样引发了观众的深度共鸣。

人们的社交需求总是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下大众对社交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对社交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基于对社会现象和用户需求的洞察,《桃花坞》第三季既塑造了17人的大社交圈,也打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5-6人小社交圈。节目表面上是对社交做减法,实际上家庭中的、跨家庭的复杂关系、互帮互助,使得社交切面和话题更为丰富。

在以集体行为艺术呈现复杂社交关系上,《桃花坞》从不令人失望。本次初次见面的露天春浴,就令坞民们都措手不及。一见面就要如此“坦诚相见”, 周一围带头打破僵局,带动嘉宾们来到池中泡澡;被一群新坞民包围的王传君,则拼命喊老坞民王鹤棣来拯救。嘉宾们从星座到养生话题一顿尬聊,像极了试图打开社交局面的我和你。

分房环节推出的革命性设施——NO PUSH装置,则是对社交中话语权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节目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话语场,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拥有同等的决定权和反对权,在匿名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Yes”或“No”。经过多轮的投票后会发现,No Push机制保护的还是那些本来就不会被Push的人,集体社交依然是众口难调的无限循环。

想要呈现17人的社交关系,对于节目有限的时长是非常困难的,而《桃花坞》通过具备实验性的行为艺术,让焦点集中在社交本身,再次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

而经过三季的洗礼,不论是坞民们还是观众对行为艺术,都有了更高的认可度和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向内而行”的行为艺术中,坞民们需要进入到透明密闭的球体中,在与外界隔绝的十五分钟内,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各种情绪关键词,进行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最后划破球体。

坞民们对这场新奇的行为艺术都感到好奇和期待,陆续进行尝试。鸟鸟写下“你为什么总想成为别人”,这是过往她内心的障碍,当她在球里走起来的时候,感觉把这个障碍踩到了脚底下;李嘉琦专门挑了愤怒和其他很痛苦的情绪那一栏划开,她表示所有的情绪都消失了,感觉非常治愈。

如同李雪琴所言,社交就是在别人眼中找自己的过程,也需要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时间。在《桃花坞》这场社交实验里,不仅可以看到群体和群体、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磨合和相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同时也“看到”了其他的个体。

在所有坞民当中,宋茜和李雪琴并不是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而宋茜却成为了第一个在节目里带李雪琴放烟花的人。“她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开心”,看到“say sorry”行为艺术中李雪琴表达的焦虑,宋茜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她消除负面情绪。宋茜以遛弯为名带着李雪琴到灯塔上,挥舞着手中的仙女棒为她应援。

从宋茜的烟花里收获了治愈的李雪琴,第二天把同样的治愈传递给了宋伊人。她领着敖瑞鹏、李嘉琦、宋伊人来到海边,邀请他们一起放生冰块;并掏出一块石头递给指定受邀嘉宾是宋伊人,让她把写上烦恼、丢到海里。当善意在个体之间流动,尤其是来自相对陌生的伙伴,而非好友拜托的特殊照顾,更加令人动容。

在《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三季里,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一个人抵达,一群人出发”的具象化表达,在社交实验里完成个体的自愈和群体的治愈,积极正向的情绪进而传递出屏幕外的广大观众,实现深层次的共鸣。

回顾《桃花坞》的IP养成可以发现,综N代想要在市场上长久生存下去,在多季之后依然保持着强大的话题性和影响力,一是要有独创性的核心理念并坚持下去,《桃花坞》对社交实验核心理念的孵化与深挖,形成真实、自由、“荒唐”的独特气质,深入人心的IP占位不断抢占用户心智。二是要洞察用户需求、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结,《桃花坞》用社交实验映射了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社交关系,让用户可以共情并从中获得适用于自身的社交解法。作为腾讯视频孵化的又一延续三季的可持续头部IP,《桃花坞》呈现出强大的原创力和IP续航能力,对行业也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