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7次点赞,人民日报、央视争相报道,《长安三万里》大爆了

7月还没结束,国内暑期档电影就频频传来好消息。

截至22日,2023年暑期档票房已突破100亿元(含预售实时)。每一个档期上映的电影,都交出了让人惊叹的答卷。

今天,青石想和大家聊聊一部很特别的暑期档电影,《长安三万里》。

尽管已经上映超过2周,但一到周末,《长安三万里》的上座率和票房成绩还是让人惊叹。

24日,《长安三万里》票房突破12.3亿,观影人次突破3000万,超过《寻梦环游记》,正式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第五名。

超强的票房“续航能力”,越来越好的口碑,持续发酵的观影热潮,让我们对《长安三万里》越发好奇。

如今,趁着电影正式跻身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TOP5,《长安三万里》身上的三个“谜团”,也是时候揭开了。

第一、从5亿到20亿,《长安三万里》有多火?

如今再看《长安三万里》,它已经毫无疑问成为暑期档爆款。

事实上,在电影上映之初,媒体对它并不看好。

在猫眼平台的票房预测里,预估总票房也不过是5亿左右。

可随着电影的正式上映,在无数自来水的安利下口碑一波波发酵,豆瓣评分也从开分的8.0涨到了如今的8.2。

随观影热潮一起上涨的,还有猫眼平台上的预估总票房。

从5亿到10亿再到15亿,截至7月24日,平台上的预估总票房调整为19.4亿,直接翻了近两番。

票房大涨的同时,《长安三万里》的“爆”还是全方位的。

早在7月4日,官媒新华社就已经发过文章,点名表扬《长安三万里》。

之后更是多次发文,从主创到剧情,从台前到幕后,还有过七次点赞。

而且不仅新华社一家官媒对它称赞有加,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网、央视新闻、央视文艺、光明日报、中新网等数十家央媒也争相报道。

就连国家最高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上,也有《长安三万里》的专门版块。

央视频道还专门花了9分钟,详细介绍了这部电影。

中国电影频道进行了多次报道。

央视新闻也留了25分钟给它,让主创和观众近距离交流。

在央视新闻主播说联播里,更是给出了权威认证,称:

《长安三万里》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让亿万中国人“血脉觉醒”。

最能直接证明这“血脉觉醒”的,是电影引发了全民COS角色热。

从“姑姑”李若彤以李白的形象包场为电影打call,到车保罗模仿李白,再到武大靖的搞笑回应,《长安三万里》是真的火透了。

光光是车保罗那个“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视频,就收获了近1000万的点赞。

吴京看完电影后心潮澎湃,为此专门录了一段《将进酒》。

更重要的是,不仅有明星艺人,还有普通的观众也都带来了长安三万里的cos秀。

从李白杜甫到玉真公主、裴十二,再到歌姬、舞姬,在观众眼中,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是明星。

官媒强推,全民追“星”,《长安三万里》甚至在带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也有突出贡献。

自7月8日正式上映以来,西安成为了今年暑期的最热门的“网红”城市。

饮食方面,省外游客到店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387%。

住宿方面,外省来西安的酒店和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339%。

门票方面,省外游客的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8倍。

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长恨歌等热门景区及演出更是一票难求。

造成西安这般热闹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观众在看完《长安三万里》后,就想迫不及待地去到李白诗里写的地方。

“商街的繁华盛况真是让人惊叹,和电影《长安三万里》里面的大唐盛世一模一样,古人诚不欺我!”

第二、逆风翻盘的《长安三万里》,究竟好在哪儿?

追光动画一直是以技术闻名,在《长安三万里》里也是一样。

借助追光顶级的动画技术,这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的动画电影,将大唐多地的盛景还原。

烟花水都的扬州,气势恢宏的黄鹤楼,繁华如梦的长安,大漠孤烟的塞外,三百里的梁园。

几乎抠书式的人物建模,勾勒出一幅“大唐群星闪耀时”的诗意画卷。

李白、高适、杜甫、王维、贺知章、王昌龄......他们的诗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几乎一比一还原的服装细节,描绘出让人心驰神往的大唐盛世,满足了我们对于大唐浪漫主义的全部幻想。

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中国动画不仅胜在了形上,更赢在了“魂”里。

《长安三万里》以李白和高适的友情为主线,通过大唐诗人们互相交错的人生和创作轨迹,展现了一幅贯穿大唐盛极而衰数十年的历史画卷。

电影168分钟的时长,既有佳句也有佳章。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那个所有人都在追寻的大唐的浪漫和残酷。

大唐的浪漫,在李白和高适的年少相识里。

两个在在广阔的天地间策马狂奔,对着大鹏高呼自己的抱负。

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大唐的浪漫,在巍峨壮观的黄鹤楼里。

当他们在崔颢的诗板前,念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配合追光精致梦幻的画面,恍然如梦。

大唐的浪漫,在旖旎如梦的扬州里。

这里有舞姬惊艳众人的柘枝舞,有石桥上打闹的摘花女子,还有文人们的聚会。

大唐的浪漫,还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里,高适恬静的梁园生活里。

高倚半天的黄鹤楼,黄云白草的边塞驿站,不管繁华还是萧索,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诗亭,就会有诗板。

通过随处可见的诗板,我们得以窥见那个“人人都会写诗”的大唐。

《长安三万里》的片名有着一层寓意:

“长安”是大唐群星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则是他们与心中理想的距离。

但大唐也是残酷的,李白的豪情与才气,却无施展之地。

几次努力,最终却还是没能如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和好友高适、杜甫、岑夫子、丹丘生等人,一齐驾着仙鹤飞越银河之上。

是“谪仙人”的洒脱,也是“失意人”的无可奈何。

高适的一身武艺,到长安只能用作表演,连博美人一笑都做不到。

到边塞看似有用武之地,到头来,也只能愤然写下《燕歌行》

裴十二的一身武艺,也受限于她女子的身份,报国无门。

就连她的父亲,也只能将上阵杀敌的剑法藏于供人赏玩的舞剑里。

而只有寥寥数笔的哥舒翰,也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电影里巧妙地设计了让他本人念出那句“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的诗句。

这句话一出,让人瞬间泪目。

我们虽然看的是动画,是电影,但体会到的却是历史所带来的厚重感。

形神兼备,有骨有肉,这样的“中国魂”电影,难得!

第三、最后一问,我们为什么需要《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十年之作,也是追光的全新系列“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

这是一部文学性相当高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用48首经典诗句串起整个故事。

上映前,很多人担心它曲高和寡,票房失利。

如今电影的票房成绩说明了一点:

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为有诚意的作品买单,因为我们对中国自身的文化越来越认可。

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国内都缺少用符合本民族精神的方式去呈现大唐诗人故事的影视作品。

但《长安三万里》做到了。

这是一部各个年龄层看了都会有不同感触的一部电影。

孩子们看完《长安三万里》,“得到”很多。

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也让孩子们获得了“学古诗”、学习传统文化的正确姿势。

电影热映的同时,还引发研学热潮,推出的官方同款暑期研学线路已累计销售超1200万元。

成年人看完《长安三万里》,更多的是流泪,光是结尾一个画面就能让人“破防”。

有人在看到李白念出“轻舟已过万重山”时,突然明白,原来漫长的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才是那万重山。

有人说,原来小时候背过的诗,都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

《长安三万里》的大火,也引起了我们对岸台湾同胞的热议,他们觉得能从这部电影里找到寄托,这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在中国台湾网友的社媒上,很多台湾网友都在力荐这部电影,有人表示读书时候背得很辛苦,看电影却看得热泪盈眶

更有网友表示:希望电影能在台湾上映。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唐朝诗词文化,一向是连接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纽带,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根与魂的文字载体。

两岸网友的共同反馈,让我突然意识到《长安三万里》竟唤醒了华夏儿女的民族基因,这不仅是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也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体内的血液,更是能够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

从文字到音律,从韵味到内涵,唐诗是国人的文化记忆,更是我们的精神故乡。

在这部《长安三万里》中,我们在通过精美的画面领略盛唐风貌的同时,也借由李白、杜甫、贺知章等历史人物的口,感受着唐诗背后所寄托、让无数华夏儿女触动的民族情怀。

不仅在中华大地,也是时候让世界倾听中国人的浪漫诗意了。

事实上,《长安三万里》早就走出国门了。

《环球时报》说,这部电影激发了人们对唐朝诗人的兴趣。

电影正式上映前,韩国媒体也专门报道了这部电影,还预测这部电影必会爆。

以我们对韩国方面“过往经历”的了解,李白申遗、端午节申遗、孔子变韩国人、象棋变韩国“传统”,瓷器也成了“韩国”的等韩媒报道历历在目,更让人嗅到了一丝不太好的气息。

这就更让我们意识到,如果中国人不拍,或许来“折腾”的就是外国人,我们的文化高地就会被抢占。

更何况,唐诗的浪漫也只有中国人拍的出来。

就像监制于洲说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不只是一部电影,它还是献给大唐的一曲颂歌,也是写给今人的一封家书。

这是一部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来的“浪漫电影”,这是一部读懂就能有更多感悟的中国电影。

这是一部文化底蕴深厚,余韵悠长的电影,这是一部别人偷不走的电影,也是一部值得载入史册的电影,值得一刷二刷N刷的电影。

青石电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