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用匠心打造古代神话视听盛宴

□张西紫(山西大学)

近日,一部新上映的神话史诗类电影——《封神》引发热议,其宏大的叙事场景、新奇的电影情节、独具匠心的服装配饰等等都成为观众们讨论的焦点,更有部分网友称该部电影是“神话电影中的《流浪地球》”,对电影给予高度评价。那么,这部电影因何广受好评?答案就藏在电影的诸多情节之中。

《封神》电影改编自中国明代许仲琳的小说《封神演义》,以商代纣王时代为主要叙事背景,用三条线分而述之。第一条线是纣王在结识被狐妖附身的妲己之后二人相互勾结,纣王暴虐无道、引发天谴;第二条线是以姜子牙为代表的昆仑仙派为拯救天下苍生,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第三条线是作为商朝质子的西伯侯之子姬发一步步认清商王的暴虐面目从而反出朝歌。这三条线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史诗神话画卷。电影情节曲折坎坷,令人目不暇接,为观众带来十分美妙的观影体验。

电影以匠心打造考究叙事环境,让鲜为人知的商周文化走出荧幕、迈向大众。据新华网发布的一篇有关《封神》的科普性微博可知,影片中出现的朝歌城、麦田景观、商王作战所用的“铜钺”、商王敲奏的“鼍鼓”、伯邑考吹奏的“篪”、西伯侯头戴的头冠等等均依据历史原型制作、呈现。其中,关于“鼍鼓”的形制问题参考了陶寺遗址的鼍鼓形制,制作出一个鳄鱼趴在鼓上的样式,颇具野性力量;关于“篪”的形制参考了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篪的形制;关于头冠的制作则参考了元代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形象。这些颇具考究的影片道具不光为影片带来前所未有的专业性,同时也是对商周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播。

电影打破传统固有观念,为观众呈现全“新”的创意设定。《封神》中的商纣王并非传统意义上昏庸无道的“昏君”,而是一个城府深厚、逐渐露出真面目的凶狠野心家。苏妲己也一改传统的“红颜祸水”“魅惑君主”的罪魁祸首形象,是一个为了生存、保留野性的狐妖。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设定,突破了传统历史文化中对“昏君”和“妖姬”的观念,向观众传达着富有创新性和深度性的思考。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文化传播手段,应当考虑到艺术作品自身所肩负的传播价值。导演乌尔善曾表示:“我特别渴望看到中国自己的神话史诗搬上大银幕,而且是用当代的技术和现在观念的重新解读,把这个故事讲给年轻观众,让这个流传了三千年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值得做的事。”中国神话史诗类电影在市场当中并不常见,优质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如何能让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不在当代失传、走进大众视野,这应该是文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封神》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它的任何一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应当被我们所认识、继承。《封神》用一颗匠心,打造出一场古代神话的视听盛宴,它自身所具有的价值魅力应当在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