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竞速赛,长三角协同领跑|2023中国经济半年报

文/赵奕

今年年初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爆发,加速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竞跑“未来赛道”。

今年恰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随着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与日俱增,长三角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发体系和应用生态,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海率先起跑

过去一年,大型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与应用呈爆炸式增长。上海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大模型技术领域率先发力。日前,《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公布,同时发布了“模”都倡议,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开源生态产业集群,打造AI“模都”。

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表示,下一步上海将携手海内外各类英才全力推进卓越引领的“模”都上海建设,打造大模型企业人才集聚的创新高地,鼓励在沪开展大模型的研发和产业化,对重点项目及人才团队给予优先的政策支持,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创新环境,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对新增的大模型、高水平的算力、智能算力建设和使用,给予分级分类的支持,进一步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的规模,引导和撬动市场资本。

智慧芽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AI算法总监王为磊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深研大模型将进一步拓宽数据赋能科技创新的核心能力。我们期待迅猛发展的AI技术能为全球科技创新者提质增效,推动实现更多具有高可行性的创新实践。”

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时代,算力需求也随之急剧攀升。记者在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上海浦东已建成亚洲领先的Al算力中心,累计建成5G室外基站超19000个,算力数据“新供给”国内领先。根据《上海市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23年)》,上海整体算力规模(含在建)超14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算力指数排名位列全国第一,综合算力指数排名位列全国第二。

近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上海将统筹布局长三角公共算力中心、边缘计算节点,制定长三角城市算力供应标准。

张英表示,接下来上海将进一步构筑算网融合体系,全力探索支撑大模型、深层次人工智能、最深智能的基因为引领的通用人工智能。

长三角协同领跑

不只是上海,随着产业聚集效应持续显现,行业促进政策不断推出,长三角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渐趋成熟。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期间,AI相关企业融资金额总量前五城分别为:北京(67161.82亿元)、上海(43557.43亿元)、深圳(27066.35亿元)、杭州(17690.97亿元)和南京(8036.45亿元),前五中占据三席,长三角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吸金实力可见一斑。

根据浙江省发布的《2022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浙江人工智能企业实现总营业收入3887.42亿元,同比增长30.96%,实现利润总额446.32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达244.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8.2%。

日前,浙江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平台企业科技创新;江苏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2022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1250亿元,近3年产值规模平均增速达22.7%;安徽也正在发力追赶。据安徽省科技厅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有356个人工智能项目落地安徽,总投资额2241.4亿元。

“长三角地区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副会长吴高斌向本报记者表示,首先,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和高等教育资源,包括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达,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能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商业机会。此外,长三角地区还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便于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

三省一市合力加速跑

在长三角,“1+1+1+1”大于“4”的融合效应正在显现。

今年6月,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发布了《通用人工智能长三角宣言》。《宣言》倡议: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要勇担使命,坚持源头技术创新;要实现自主可控,保障数据安全;要重视伦理人文,引导科技向善;要携手共同发展,繁荣产业生态。

此前,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曾向媒体表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已经形成了源头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场景贯穿的整个产业生态,下一步在产业链发展,尤其是“卡脖子”领域要更好地协同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也避免在一些关键研发方面出现过度“内卷”,从而形成整个区域的协同创新。

在《中国AI创新之城竞争力全景报告》中,在综合实力TOP20城市中,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纷纷入围,长三角城市凭借在人工智能综合实力、融资额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主力军,始终扮演着“龙头”角色,发挥着独特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发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势,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不仅代表上海,更代表整个长三角,加大力度引进汇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此外,苏浙皖地区应鼓励本地企业主动对接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创资源,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加强政策机制引导,利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允许财政资金为技术消费买单,谁出题、谁出钱,谁接题、谁用钱,打破科研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地域局限,不断丰富科创共同体建设,让资源在长三角区域畅通流动。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替代人类劳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在研发、应用等方面都具备优势。”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城乡产业金融研究所所长孙文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过孙文华也认为,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已经普遍成熟,但在芯片、仿真、场景应用和道德防范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我们需要警惕人工智能过热以及人工智能犯罪。人工智能的产业化需要有引导目录和增补空间,针对世界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需要加强,针对当前社会经济重要的领域要有计划和负面清单,避免社会资源在某些领域的过度消耗。”孙文华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