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灭火器当玩具、在化学实验室研究芯片……影视剧频现“职业硬伤”,别拿科学当儿戏!

撰文/罗中云(本报评论员)  图文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王姗

最近,一部反映消防员日常生活的热门剧被许多观众吐槽“不专业,误导公众”,起因是剧中有这样的情节:作为消防站站长的男主角,在教女主角使用灭火器时嬉笑打闹,将干粉四处喷射。对此,“潮州消防”官方微博专门发布视频,点名此情节不妥,并强调“灭火器不是玩具”。

@潮州消防还表示“玩灭火器是违法的”。此外,玩灭火器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灭火器是扑救初起火灾的工具,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出现意外事故,如果灭火器丢失或失效,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有网友批评“这个情节严重损害了消防员形象”“让小孩子看见了可能有样学样,太离谱了!”

▲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中演员拿灭火器当玩具(图片来自电视剧截屏)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前不久就有一部反映我国芯片被“卡脖子”背景下,科研人员顶着困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网播剧,原本要在线上播出,但前期宣发时,一些“不专业”的剧情海报引起了争议。其中受到较多批评的一个画面是:作为科研人员的男女主角正在实验室紧张工作,但细心的观众一眼就看出这个实验室的布景极其“离谱”:本来研发的是用于光刻机的“193纳米DUV激光器”,但实验室的桌子上、柜架上,却都摆放的是各种颜色的烧杯、试管和其他瓶瓶罐罐,俨然像一个化学实验室。男女主角做实验时还穿着笔挺整洁的白西装,而非实验人员常用到的白帽子、白大褂等。

为了证明该剧中实验室布景的离谱,有网友专门找出了央视新闻中,真正的芯片研发实验室的画面,果然与剧中的“实验室”天差地别。正是印证了剧中的一句话:科研不是儿戏。

其实影视剧被吐槽“不专业”很常见,尤其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违背常理的场景或行为。像国内外各类科幻影视,没被吐槽过的极少,但观众也明白,科幻本来就是天马行空,即便有一些情节桥段不太合逻辑或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悖,也算不了什么大事儿,犯不着去较真儿。

但是,非科幻影视剧不一样,它可能将其中的一些认知直接“投射”到观众身上,其中展现的一些场景、话语、知识、行为都可能被一些观众当成是真的。比如在影视作品中,有人遇到火灾或在高处遇到危险,拿一把伞或扯个床单就往下跳,并安然落地。但在现实中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日常用的雨伞或床单根本不具有降落伞的作用。

近年来被批“不专业”的影视剧中,医疗剧可谓“槽点”最多,诸如“麻将唤醒法”“诊脉摸胎心”“白大褂不系扣当风衣耍酷”“戴无菌手套拿东西”等常被当成笑料。在某部医疗剧中,作为男主角的医生张口就要给病人注射“百分之九的生理盐水100毫升”,但正常的生理盐水浓度仅为0.9%,使用9%的生理盐水可能引发患者高钠血症,造成电解质紊乱,出现脱水症状。还有的情节中,医生动不动就让病人“抽200cc血送化验室”。实际上,一般抽血化验2~4ml基本就能满足检验用量。抽200ml的血化验不但没有必要,也没有任何医学道理。

还有的剧中,病人要紧急输血,医院血库不够用,医生要求与病人同血型的近亲属输血。现实生活中,这样做是有巨大风险的。有专业医师就表示,输血等同于移植,相似的血缘会产生免疫反应。直系亲属间输血后并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A-GVHD) 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要大得多。这种病会使受血者免疫力低下、组织器官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死亡,在临床上已经不怎么采用近亲输血了。

影视作品往往具有放大效应,人们的很多认知,包括一些专业知识、生活技能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从这些影视作品学习获得。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阶段,阅历有限,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不多,往往很难区分影视叙事和现实生活的差别。如果影视作品中的专业知识或技能错误太多,或太明显,他们最容易被误导,进而形成错误的认知,有的甚至可能影响一生。

要避免这种情况,拍摄团队需要主创人员,包括编剧、导演、重要角色等脚踏实地,花时间去相关行业深入体验生活,熟悉相关场景和日常运作。这样做即便不能成为行家里手,至少也能保证在作品创作、拍摄过程中不闹大的笑话,不说太外行的话。

其实,哪怕是“吐槽”重灾区的医疗剧,也有一些反响良好的作品。比如曾有某部全景式反映医生职业生活的医疗剧,编剧在写剧本之前,专门到医院体验生活,穿上实习医生的白大褂跟医生们一同工作、吃住、学习了三个月,最后拍摄出来的作品赢得了满堂彩,观众都觉得演员演的事儿,说的话,以及情节中的场景跟真的一样。

另外,影视剧拍摄时还可以专门设一个“科学顾问”或“技术顾问”之类的职位,邀请热心的行业专家来担任,并对整个作品的场景设定、情节设置、演员表演、台词等进行科学性或技术性把关。这个岗位要固定,但人员可以根据影视作品所涉行业来进行调整。

众所周知,影视拍摄除了有编剧、导演、演员,还需要摄像、灯光、美术指导等工作人员,有的动作戏还要设武术指导。如果能把“科学顾问”或“技术顾问”纳入正式的剧组编制,无疑会对作品的科学性、合理性增加一层保障,从而避免很多专业知识、技能类“槽点”的出现,减少对观众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