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一家人》票房口碑双扑,为什么票房宠儿的开心麻花这次失灵了?

《超能一家人》票房口碑双扑,为什么票房宠儿的开心麻花这次失灵了?

今年暑期档影片竞争属实有点激烈了,大片扎堆,黑马频出。

小跟踪有点印象的电影就包括了:《消失的她》、《超能一家人》、《八角笼中》、《碟中谍》、《长安三万里》、《封神》《芭比》。

其中不少优质好看的影片,各有千秋,各有优势,都挤在这个夏天竞争有点残酷了。

但要说刚开始势头最强的,还要数《超能一家人》。

谁能想到在正式进入厮杀阶段,《超能一家人》不仅在票房上遭遇滑铁卢,更是在口碑上跌入谷底。

豆瓣刚开始评分开出4.8,不到一天的时间已经下降到4.1,如今险险居于4分有望继续下跌,扑得这么彻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记忆里的《超能一家人》至少改档两三次了,一遇到口碑好点的电影就找各种理由撤档。从中就能明白要是出品方对这部电影有信心,至于这样吗?

一个电影,撤档一次可能是想精益求精;撤档两次可能是时运不济;撤档三次基本上是烂片无疑了。

上映之前甚至不敢点映,实打实地烂片无疑。

多次撤档+国内喜剧+国外烂片改编+不敢点映,很多人都知道这部底子上是一个烂片了。

开心麻花自《夏洛特烦恼》取得成功,到利用观众的热情,不断消耗观众信任。

从《李茂扮太子》,《李茶的姑妈》,《杀手不太冷静》,《独行月球》再到《超能一家人》,“含腾量”的遮羞布,这次再也遮不住开心麻花的烂片。

片中妹妹看起来就不大正常,主角是一个自私鬼;父亲的人设在我的雷区上面来回蹦跶,导致我对整部剧没有好感;爷爷不死能力前面各种自杀,频繁地死去活来,不怕老人看了要被气死?

艾伦常远等人在电影中演技更是浮夸至极,全靠等待沈腾出现的信念在硬撑着我继续看下去。

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太多,编剧为了展示这些人物多面性,设计了很多的场景和包袱。然而包袱又老又过时,人物过多过繁杂,每个人物的人设又不怎么讨喜,显得剧情一拖再拖,又臭又长。

本想着看《超能一家人》的恶搞,然而电影恰恰没有围绕“超能力”来展开。超能力的设定不光没有新意,也没有任何爽点,超能力相互配合的设定更是胡扯得很。

小跟踪可以看出导演的想法太多,东拉西扯,节奏拖沓,故事情节和设定也bug挺多。玩烂梗,抖机灵,没有展现出一点认真拍电影的诚意。

《超能一家人》预告片里,沈腾就是重点,那一家人加起来都不如沈腾戏份多。

《超能一家人》正片里头,沈腾出场的镜头,只能排到男四号。

这样带有欺诈性的“含腾量”也让影迷感到很失望,这种做法其实对于沈腾本人的艺术形象和商业价值更是一种破坏。

小跟踪觉得如果沈腾再继续这么消费自己下去,后面观众就真不会继续为“含腾量”买账了。

欺诈性的“含腾量”噱头,等观众进场,能不后悔?等电影散场,能获得好口碑?

一个喜剧片不仅让人笑不出来,还让观众如坐针毡提前跑路,真的很难不扑。

开心麻花的扑街、沈腾的扑街,是一个观众早就可以预料,早有预期的事件。

喜剧片很难拍,很难拍好,就像周星驰的电影都是“十年磨一剑”的,后期的电影也没获得多好的口碑。就因为喜剧片对剧本和演员演绎要求特别高,根本没办法被拿来作为商业化模式圈钱的产物。

开心麻花出产的喜剧电影的模式就像是缺乏诚意的流水线作业,试图开启一个以喜剧梗为中心的批量翻拍烂片。

在小跟踪看来以前的开心麻花是票房宠儿,现在的开心麻花则是“劝退保证”。

他们对喜剧的敬重之心全无,出厂的电影完全无脑复制的剧本+烂梗+无底线的营销+精明的商业策略。

本身就是一流水线搞笑电影,他们这样继续“成功”下去,才是犹如被开启的潘多拉魔盒般的灾难。

再来《超能一家人》就是本土化的不适应,开心麻花出产的喜剧片大量采用的购买版权+改编的模式,采用海外成熟剧本,再根据国内市场进行改编和翻拍。

却没注意到一点,原版俄罗斯发行的《超能力家族》也不是适合中国本土化。原片评分也才4.6分。即使翻拍也是在烂片中挖出更烂的片子,笑点,煽情,反转,升华都尬得一批,典型就是越翻越烂。

多次撤档,改档,团队都没自信的片子能好看到哪里去。

《超能一家人》这次在商业和口碑上都遭遇重挫是对的,让开心麻花团队意识到观众不是那么容易被混弄的。

开心麻花再不出一个好片子,老老实实拍中国都市题材的喜剧,粉丝就要跑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