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最强口碑,幕后辛苦你可知?

主题:梦回唐朝,诗画中国 :《长安三万里》创作分享

时间:2023年7月15日

地点:SKP-S  2F  SKP RENDEZ-VOUS (北京市 朝阳区 建国路86号)

嘉宾:宋依依(《长安三万里》制片人)、谢君伟(《长安三万里》导演)、邹靖(《长安三万里》导演)

主持人:沙丹(电影学者、策展人)

文、录音整理:颜诗琴

《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十周年纪念之作,同时也是追光动画新开启的“新文化”系列当中的首部作品。

正式上映三周多后,票房昨天已突破15亿。同时,影片豆瓣评分一直稳定在8.2分,成为目前暑期档口碑最佳的国片。

在平时极为少见的、长达168分钟的动画篇幅当中,观众们跟随诗人高适一同领略大唐风采,见证璀璨群星。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长安烟华、扬州旖旎、塞外孤烟全都跃然银幕。

影片以诗入画,演绎李白、高适、杜甫、王维、王昌龄、孟浩然等大唐诗人的人生沉浮,长安是城也是理想,长安的三万里也是理想的三万里。

不久前,我邀请《长安三万里》的三位主创宋依依、谢君伟、邹靖齐聚SKP RENDEZ-VOUS书店,与观众朋友一起追光入现实,谈人生如戏。

当天,《长安三万里》票房首次单日破亿——同时,这也是追光动画成立十年来首次实现票房破亿。大家都很高兴。这实在是值得记忆的一次愉快交流。(奇爱博士 颜诗琴)

沙丹 :非常感谢大家来到SKP RENDEZ-VOUS书店,今天沙龙的主题是“梦回唐朝,诗画中国:《长安三万里》创作分享”。电影的三位主创来到了现场和大家一起交流,他们分别是《长安三万里》制片人宋依依、《长安三万里》的两位导演谢君伟和邹靖。现在电影势如破竹,票房已经突破5亿。

宋依依 :感谢有这么多的观众支持和帮助我们宣传电影。在一周之前,我们其实很担心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接受程度。现在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很多人主动发微博和朋友圈来支持我们。

谢君伟:《长安三万里》都是我们三个人的“第一次”,第一次以制片人身份或者是导演身份参与的电影项目,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磨合。导演偏于创作方面希望有更完美的视觉呈现,制片人需要把控制作周期和资金等等,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电影才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制作,和观众见面。

理想三万里:缘起大唐 追光入现实

沙丹:《长安三万里》当中有一种很强烈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来源于中国人的文化渊源和文化的基因。请主创们聊一聊这部电影是如何开始的。

邹靖:追光在之前的动画作品当中涉及了很多神话人物,青蛇、杨戬等,主要是聚焦在一些广为流传的经典人物身上。我们决定开启一个新的系列,叫“新文化”,因为在那些经典之外,我们的文化历史当中也有很多故事和人物值得挖掘。在这个项目初期,我们思考哪一个时代最可能代表中国文化的高度,大唐浮现在我们眼前。说到唐朝,必然有诗歌,必然有李白。但我们希望可以展现整个大唐时代,领略时代群星,不只是完成一个李白传。最后我们找到了高适,借由他的视角进入故事。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非常有名,再就是高适与李白、杜甫交往很深。《旧唐书》里对高适的评价很高,是这么写的,“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意思是,在所有诗人当中,高适在国家事业上的奉献是最多的。李白则是诗歌艺术上的巅峰,也许他们两个人可以作为诗人的不同代表。最重要的一点,高适前半生非常艰难,到晚年终成大器,与我们这些一直在坚持奋斗的普通人接近,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最终《长安三万里》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开辉煌时代的叙事。在这个叙事当中,高适与李白的人生命运产生交织、形成羁绊,同时唐代的璀璨群星一一出现,在恢宏的时代感与个人命运之间自然产生强大的戏剧张力,最后引向一个关于理想的、关于个人追求的主题,肉体虽死但精神不灭。

沙丹 :电影的名字叫《长安三万里》,但为什么是“三万里”呢?

邹靖: 电影的名字是在剧本阶段就已经确定了的。一是,在很多诗歌当中出现了“长安三万里”的字眼。再就是,“三万里”的意象和电影主题相关,长安既是一座城市,也是一种理想,长安的三万里也就是理想的三万里,是普通人追寻理想的路程,也是诗人追寻理想的一生。

沙丹 :《长安三万里》不管是内容还是时长都有一种史诗般的浩荡,有过180分钟的版本,现在是168分钟,对于电影的时长,你们是怎么考量的?

邹靖 :对于市场来说,我们有担心过电影的时长。但因为希望展现出大唐的厚度,表现出诗歌和时代之间的连接。其实,我们想呈现的还有很多,但是如果面面俱到,整个电影就会比较零散。

谢君伟:我们希望尽可能地展现诗人们有血有肉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但也需要考量市场。相信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大家会对这些诗人的人生经历产生兴趣。那些我们没有机会呈现的,大家可能会自己再去了解,这也是电影产生的意义之一。

沙丹:在《长安三万里》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有多少人参与?

邹靖:大概有300人一直处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但是,这部电影涉及面非常宽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获得了团队之外的很多帮助,实际上至少有1000人参与在这个项目里。有很多专家在专业知识上给了我们有力的指导,包括历史、礼仪、服装等等的各种细节。比如人物的服装需要与官阶对应,李白在曲江酒肆时衣服是红色,高适成为剑南节度使的时候衣服是紫红色的。

沙丹:《长安三万里》从筹备到照进现实用了多长的时间?

邹靖:大概是三年,2020年初开始构思 ,之后是比较久的剧本创作时间。2021年6月有电影的最初始版本,到2023年最终完成制作,纯粹的制作时间是两年左右。

动画美学构建:东方气韵与大唐想象

沙丹 :《长安三万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江夏黄鹤楼。现在武汉的黄鹤楼和唐朝时期的不是同一个,两个黄鹤楼在地理位置上是有一些距离的。请主创们分享一下,在动画当中是如何呈现出对大唐、对城市的想象的?

邹靖:在剧本完成,制作启动之前,我们去了一些地方进行采风。西安博物馆的长安的沙盘,对我们还原长安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也去了陕西潼关。电影里哥舒翰站在潼关上,他当时内心非常纠结。我们站在了和他差不多的位置,虽然现在那里是潼关博物馆,但海拔和哥舒翰当年是差不多的。站上去的时候,好像1000多年以前的那个人就站在你身边。感受哥舒翰的那种心情,对创作很有帮助。

还有云山城和泸水关,现在很难找到类似的关卡建筑。我们后来去了松州古城,它依山而建,外边的城墙围起来并连在山上 ,我们用无人机飞到高处去观察它的建筑布局。

非常有趣的是,我们这些人穿着汉服去了大唐不夜城,很多游客开始围过来,以为我们是这里的演员。那会,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强烈的热情,坚定了我们做这部电影的信心。

谢君伟:松州是一个通过天险建造起来的城市,当我们真正去到了松藩(松藩是松州现在的叫法),我们对它的呈现就比较具像化了。还有,在潼关感受哥舒翰年老时站在这里的内心纠结。

去这些地方,一方面为了更准确地还原场景,一方面也在感受那些人当时的心境。我们也去学习唐代的一些礼仪,唐朝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喝酒的样子。经由对地点的采风、人物形象和人物状态的考察,来对城市进行还原和想象。

沙丹 :《长安三万里》有一个鸟瞰长安的全景,我们知道长安的建模非常具有挑战性,在电影当中为什么不多给一些长安的镜头,从更多的角度来展示这个城市?

邹靖:这部电影的体量很大,涉及到不少地方。我们希望可以展现出中国丰富的地域风貌,尽可能展现每个地域的特色,长安的恢弘厚重,扬州的精致优美,塞北那种人在天地之间的渺小,还有雪山当中的狂风。

沙丹:《长安三万里》当中其实呈现了多种美学风格,有写实立体的3D风格,在诗歌出现的时候则是写意的水墨画风,为什么想在电影里呈现不同的动画风格?

邹靖:电影在美学风格上有一部分是追求中国山水画当中的留白,简单留有余地。对一些场景的呈现其实也可以更加写实,但我们觉得东方式的风格更加合适这部电影。

比如,高适在外不得志,回到家乡,那种“时间荏苒,岁月蹉跎”的氛围;还有一些战争的场景,可以更加细致,但比起展现具体事件,我们更希望传达的是,个体在时代洪流当中的无奈。东方式的美学风格对这部电影来说更加合适,更能够展现中国的文化个性。

沙丹 :《长安三万里》人物的外在形象很特别,人体比例大致是上长下短,这部电影在人物外形的设计上有什么样的考量?

谢君伟:观众对电影里的人体比例呈现确实会不习惯,追光团队也有能力做出更符合市场潮流的设计。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呈现,是因为,我们希望对这个真实存在过的时代做到尽可能的还原。

唐代尚武,他们的审美观念也因此受到影响。现在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唐画唐俑的人体比例也大致是上长下短。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人体比例做了很多的讨论,产生了三个版本,一个就是现在电影里呈现的,另外一个是把下半身拉长一点,第三种就是我们当下最习惯的比例模式。最终,我们选择了最贴合唐代审美特点的版本。

在人物形象上,李白是最有挑战性的。因为大家太熟悉李白了,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李白。不过,中年的难度相对小一点,在大部分教材里的诗歌边上,总是有一个李白的配图。

难点在于对青年李白的呈现。电影里我们最终展现了一个潇洒不羁、浪漫,迎着阳光与鹤共舞、纵马驰骋的青年李白。整个电影里,有15个版本的李白,25个版本的高适,这些不同时期的形象横跨这两个人的一生。《长安三万里》里的李白和高适,是我们心目当中的答案,大家肯定也会有自己的想象。

观人生如戏:群星熠熠 聚散有时

沙丹 :《长安三万里》里,高适和李白初见时,高适说话有点结巴。在扬州的时候,高适口吃的毛病突然就消失了。这样的设计是来自于历史,还是创作的一部分?

邹靖:在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原则,涉及到历史真实的部分一定是依照史料记载来呈现,但是历史当中的空白或者是目前还有争议的地方,我们会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设计。高适在人生的前一半是非常不得志的,他对理想的坚持加上时代的契机,所以在晚年终成大器。在电影里,高适口吃和读诗障碍是为了他之后人生转折的一个铺垫和设计。

谢君伟:高适的口吃和阅读障碍的消失,也有对高适和李白之间友情的呼应。李白和高适刚认识的时候,李白和高适说,“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天”。后来在梁园高适家中,李白再说“高兄,你胸中的锦绣终于说出来了”。高适仰慕李白的才华,其实李白对高适也有仰慕之情。在电影的后面,李白对高适说,“「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首诗,我二十年前就是照着你的模样写的”。

沙丹:电影里,高适在扬州遇见裴十二,两个人有一段比试,在那之后,裴十二再也没有出现。裴十二这个人物的设计和她短暂的出现,在电影当中有什么用意?

谢君伟:对于这部电影来说,高适是主角,裴十二是他整个人生当中的许多过客之一。但这个过客,可能无心的一句话和产生的一些情景,对于高适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高适一生当中遇见的许多人,最终让高适成为了高适。

邹靖:电影里,高适的旅途是非常关键的,他在每一段旅途当中遇见的人和事,一点一点在推进他之后的人生转折。下扬州时,裴十二点醒了高适,他不再妄自菲薄。在塞外,郭子仪告诉高适的是,坦然面对生死的勇气。从哥舒翰那里,高适看到的是尊严。

还有李白,对高适产生了可能是最大也最深远的影响。电影里,高适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到最后他在战争中的抉择,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人物的成长。

沙丹:《长安三万里》当中高适和李白之间的互动和羁绊,用很多观众的话来说,就是“嗑CP”,几位主创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

宋依依:电影和观众见面后,取决于观众对电影的解读,这是没有问题的。高适和李白的性格完全不一样,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对人生的抉择非常不同。高适偏于传统,李白自由奔放,一个出身名门,一个来自商贾之家,但他们都很有才华,因此他们能够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

大家之所以会被高适和李白之间的情感触动,可能来源于大家相似的生活经历。我们可能都有一个和你在各方面都不太一样的朋友,但可以互相理解,或者,有一些朋友你们之间是不需要频繁地联系的,但当对方需要的时候,会义不容辞地出现。这种知己情分是很奇妙的,其实也就是大家所说CP感。

邹靖:之前有一个观众提问,“李白和高适除了友情之外,他们之间还有其他情分吗”。我觉得,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用非得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但就是有那么一个人,是你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存在。

沙丹 :高适和李白在各方面都形成了特别强烈的对比,包括家庭生活方面。《长安三万里》当中高适除了伴读书僮之外,基本上是孤身一人,李白则多次入赘,这样的呈现有什么用意吗?

邹靖:这个部分来自于真实的历史,高适确实终身未娶,李白则是有四段婚姻或同居经历。

谢君伟:高适父亲对他的交待是光宗耀祖,这是高适的信念。李白之所以多次入赘,一是生活所迫,二是想要入仕。对于高适光宗耀祖的目标来说,入赘是万万不能的,对他来说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高适和李白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不同情况,也是他们对不同具体目标的追求的一个结果。

沙丹 :《长安三万里》是一个根据历史真实去创作的电影,为了让电影的受众更广泛一点,你们在创作的时候,有没有特意设计一些笑料或者是比较讨喜的部分?比如,今年戛纳电影节有一个关注社会议题的动画电影《琳达爱吃鸡肉》,在电影中呈现了法国当下严肃的现实问题,为了让整部电影更有意思,电影里同时充满了很多笑料。

宋依依:其实《长安三万里》有一些类似于“笑料”的设计,比如李白和高适在芦苇荡相遇的那一场戏。小杜甫和玉真公主也属于比较讨喜的部分。整个创作过程当中,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历史的空白部分做一些合理的推测和艺术创作。我们希望可以在观众的心里种下一个种子,让大家对这段历史和大唐文化,尤其是唐诗,有一个好奇和兴趣。之后可以自己去看一些书、做一些补充,对照真实的历史,看看这些诗歌背后还有什么含义。

邹靖:小杜甫的设计,现在看来是我们自己挺满意,观众也比较喜欢的一个部分,他在岐王府里的那些戏份是非常有趣的。但是这部电影在整体上要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所以不适合太喜剧性或是太戏剧化。

进入电影的后半段,对于成年人来说,看的是这些诗人的人生,看的是自己的人生。这些诗人们经历了历史的动荡,他们在那个时代的人生困境和抉择,对成年人来说会有一些启发。对于小朋友来说,主要是产生对历史的兴趣。

另外,这部电影其实是双线叙事,外线是程公公对高适的审问和战争的迫近,内线是跟着高适的回忆来体验大唐。悬念既在内线也在外线,电影在双线配合下形成一个推进的整体。我们希望借由这部电影当中的一些严肃性和真实感吸引不同圈层和不同年龄层的观众。

点睛华彩:诗乐共舞 酣畅万古情

沙丹 :《长安三万里》真正做到了诗歌意象的影像化,李白的《将进酒》是电影当中的华彩,请主创们分享一下这一部分的创作心路。

邹靖:这涉及到了电影中诗歌的布局。首先在诗歌的选择上,必须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可以唤起大家在上学时对诗歌学习的回忆。对诗中世界的展现最终选定了三首诗歌,分别是《黄鹤楼》《将进酒》《燕歌行》。

我们的设想是,《黄鹤楼》和《燕歌行》点到为止,正好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气韵,《将进酒》会作为电影里的高潮来呈现。之所以是《将进酒》,一是因为它太出名了,再就是它代表了李白人生的两面,豪迈和悲愁来回转圜。此外,《将进酒》也非常契合电影的主题,也就是人在追寻理想、面对困难时候的一种心境。

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点,让李白在原本悲壮的氛围当中念着念着突然从现实跨入幻想。当李白念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泼酒成水,在那一瞬间现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在那之后,所有束缚他的物理规律不存在了,李白骑着鹤,其他诗人也被连带着,一起飞向银河。

电影里没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但画面是由这句诗而来。众人越往上飞行,非现实的力量越强,冲向银河的最深处,但在最后一刻李白又被拉回地面,这时候失望达到最强烈的程度,“与尔同销万古愁”。

电影创作三年,这一段占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将进酒》的念诗配音也很有挑战性,不是单纯的朗诵,需要和画面、音乐之间配合形成节奏。这首诗蕴藏着李白的一生,他一生的情绪和性格都在诗歌里,我们会担忧动画画面能不能和诗歌配合好。现在我们已经交了答卷,这一段的呈现是我们最自豪的一部分。

沙丹  :《长安三万里》的同名片尾曲是由罗大佑老师来创作的,他之前创作过《海上花》这首歌,这其中有什么缘由或者是关联吗?

宋依依:罗大佑老师是我们都非常崇敬的前辈,他在文学上和音乐上的造诣很高。我们相信罗大佑老师的创作能量可以承载《长安三万里》所呈现的中华文化厚度。电影的同名片尾曲是罗大佑老师根据李白的诗歌来改编的。这首歌听起来像是李白年老时对自己人生的回顾,适合反复地去听,有很强烈的后劲。

沙丹  :《长安三万里》其实是追光动画的十年之作。在追光创立十周年的同时,推出了以《长安三万里》为开端的“新文化”系列,请主创们来聊一聊对“新文化”系列的畅想。

谢君伟:《长安三万里》这个项目后劲特别足,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多影响,在创作方面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中华文化的宝库太多了,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我们希望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的时代精神进行结合,在当代去感受民族文化带给我们的意义。

邹靖:我们也会从《长安三万里》得到的一些反馈当中去吸取经验。

沙丹 :下面是我们现场提问和交流的时间。

观众提问1:李白对高适的友情好像不够重视,不管是“十年之约”还是他在信里写的“速来长安”,每次高适去找他,李白的反应都是记不得任何约定的样子。

邹靖:李白的朋友是遍天下的,高适一生当中有过交集的人相对没那么多。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他是非常潇洒肆意的,他可能就不会去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是我们根据史实去延伸出来的一些小的戏剧冲突。

观众提问2:李白与白鹤共舞出现在电影多个场景里,想问一下这个设计的用意。

邹靖:这部电影的体量很大,所以我们会用一些关联性的意象把电影凝聚成一个整体。不止是白鹤,月亮也多次出现在电影里。

谢君伟:在历史记载中,李白在青年时期向赵蕤拜师,其中学会了驯鸟之术。电影里,李白在老年时又一次与白鹤共舞,我们想的是,和李白年轻时候的状态形成一个呼应,也就是李白始终如一未曾改变。

观众提问3:  为什么会选择相扑这个运动贯穿在李白和高适的友情当中?

谢君伟: 相扑是唐朝非常盛行的运动,起源于军队,流传到民间。这个运动需要脱去上衣,李白和高适在青年时期的相扑,两个人都是非常潇洒有活力的。到了中年、老年的时候,尤其是李白,他的身体已经走向衰老,尽管肉体衰亡但是精神不灭。我们希望借由相扑把李白和高适一路走来的经历和回忆串联起来。

沙丹:今天的沙龙活动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三位主创和观众朋友们在周末的时间来到SKP RENDEZ-VOUS书店,共同完成了一个如此细致的关于电影《长安三万里》的交流。我们把掌声献给中国动画人,一起期待追光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电影作品。

/ 关于SKP RENDEZ-VOUS /

SKP RENDEZ-VOUS,一处包含新概念书店、时尚创意西餐、生活好物、艺术展演与文化沙龙的跨界组合。

她的构想始于书店、但不止于书店。她以全球视角寻觅文化、艺术、设计、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知食分子与时尚人士提供永不过时的创意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