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长安三万里:千年前的百万人口超级大都市

最近热映的《长安三万里》票房已破八亿,成为暑期档最热门的电影之一,大唐全明星阵容携手,一同展开诗风侠义的历史画卷。

电影《长安三万里》以诗人的视角娓娓道来千年前的帝国风云——时值万国来朝,长安自是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独具一格,另无数人心向往之,也孕育出最绚烂瑰丽的文化。

我社出版的《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则以更详尽严谨的角度,从人口、语言、服饰、居住等方面叙述长安的社会风貌,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安时代》,走进这座千年之前的百万人口超级大都市,细细探索唐朝长安人的生活百态吧!

唐代长安百万人

在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唐僧玄奘是这部神怪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实玄奘的重要性,并不需要吴承恩为他宣传。就在唐代初年,他往返印度而取经回国的事迹,恐怕已经是家喻户晓的。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 年)的正月下旬,玄奘回到当时的国都长安。据佛教文献的记载,当玄奘还没进入长安,而只到达长安西郊的时候,为欢迎他的归来闻风而至的人,已有数十万人。如果把这个数字,当作四十万人来计算,也许其中的十万人,可以视为长安附近各地的居民,而其他的三十万人,或者可以视为长安居民的总数之半。假如这个推测与历史的真相相差不远,在唐初的七世纪中期,长安的人口总数,可能在六十万人左右。

韩愈是中唐时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他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 年)所写《论今年权停举选状》的文章里所提到的人口数字, 对唐代长安人口总数的了解,是很有关系的。韩愈所说的举选或选举,不是目前政治性的选举。在唐代,选举这两个字,是考试的代名词。他写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想请当时的中央政府把应该在当年举办的进士考试暂停一次。

韩愈在这篇文章里,指出两件事:

第一,唐代每一户的人口,都不少于十人。假如长安共有八万户,而每一户的人口,就以十人来计算,长安的人口总数,就已经有八十万人之多。在 645 至803 年这一百五十多年之间,长安的居民总数增加了二十万人。平均起来,唐代长安人口约每一年半增长二千人,每一个月的人口约增长一百一十人。这个比率虽然不算高,不过唐代各州县的人口,逐渐向长安集中的这个情形,还是相当清楚的。

他指出的第二件事是,当时(803 年)长安人口的总数,已在一百万人以上,相对长安居民的总数,增加了二十万人。

所增加的这二十万人,又都是些什么人呢?仔细分析,这些人的来源是相当复杂的。第一,在人种方面,这二十万人不但包括四种中国人,还包括许多民族不同的外国人。

先看这四种中国人是什么人。在唐代,驻守在首都(可能包括长安的郊区)的卫戍部队是京兆骑。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 年),京兆骑的军力是六万六千人。到唐肃宗时代,京兆骑已经废除了,当时的卫戍部队已改称为神策军。在德宗贞元元年(785 年),驻守在首都附近的神策军的人数,是十二万人。

可是在唐中宗时代(705—710 年),唐代天子的羽林军的人数,却只有一万人。从时间上看,从中宗时代,经过玄宗时代,再到德宗时代,驻守在长安的军队的人数是与日俱增的。韩愈向德宗上状请求暂停贞元六年的进士考试,只在贞元元年之后五年。这时候,长安兵力的总数,估计在十万人左右,应该是甚有可能的。

除了军队,长安还有两种本来不是长安居民的中国人。其中一种叫流寓人 ,另一种叫做寄寓人。所谓流寓,就是从别处迁来,暂时在长安城内居住的外乡人。流寓人的身份比较混乱:有些是来经商的,有些是来做工的,又有一些是来做事的;至于所谓寄寓人,就是从别处到长安来只作短期居留的外乡人。

一般而言,寄寓人多半是从全国各地到长安来参加进士考试,或者明经考试的士人。这种应考士人的人数,据韩愈的估计,每年在五千人左右,不过有时也可高达七千人。平均起来,大概每年到长安来应考的士人总数,在六千人左右。

为了参加进士考试,很多士人要从离国都很远的州县赶到长安来。由于要长途跋涉,或者怕万一在途中生了病,一个人难以应付,不少考生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就带着用人一起上路。用最保守的方式来计算,如果在六千个考生之中,有四千人是各带一名用人的,那就会使每年到长安的寄寓人的总数,不会少于一万人。

流寓人的人口总数虽然难以推测,不过在情理上,流寓的人既可经商又可做别的事,这种人的人口总数应该多于寄寓人的总数。这样,如果把流寓人的人口总数算成两万人,恐怕并不会算得太多。

在士兵、流寓人与寄寓人之外,接着要注意的是唐代长安城内的僧尼人口。长安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佛教寺院。在有些寺院里,佛僧的数目是相当庞大的。譬如在慈恩寺,也就是玄奘曾把印度的佛经由梵文翻译成中文的那座寺里,官方正式承认的佛僧就有三百人。

在唐代,佛僧、佛尼都拥有一群为他们工作的人。这些人如在僧寺工作,身份是僧奴,如果在尼寺工作,身份是尼寺婢。要计算唐代长安佛寺里的人口,在佛僧与佛尼之外,寺奴与寺婢的人口,也是不应忽略的。

当时长安城内虽有旅馆, 可是能容纳的人数并不多。不过唐代的寺院,却经常可以为外地来的寄寓人,提供相当大的住宿空间。所以像慈恩寺这种大型僧寺的人口,如果在三百个佛僧之外,把寺奴与寄寓人也计算在内,超过四百五十人,是很可能的。

至于小型佛寺里的人口数字,虽然在文献上,好像缺乏记录,不过似乎无妨把这类寺院的人口,按大型寺院的人口之半数来计算。

这样说,一个小型寺院的人口是二百二十五人,似乎也是甚有可能的。不过在唐代的长安,像慈恩寺那样的大寺,大概只有四座。这样说,在一百五十五座小型寺院里的人口总数,可能应该是三万五千九百零五人。

再加上四座大型寺院里的一千八百人,长安佛寺里的人口总数,可能是三万七千七百零五人。如果不需要这么严格的计算,长安佛寺里的人口总数,无妨可以视为四万人。

总之,唐代长安的人口,在八十万长安居民之外,还有在部队中具有军籍的士兵十万人、在长安取得户籍的流寓人两万人和报了临时户口的寄寓人一万人,

以及佛僧、佛尼四万人。这样,长安的人口已经达到九十七万人了。

韩愈说唐代长安的人口超过一百万。现在已有九十七万人是已知的。那最后的三万多人又是什么人呢?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回到前面提过的外国人的那个问题上去。

在长安,外国人的来源似乎比中国人里的流寓人和寄寓人更复杂。大致上,唐代长安的外国人共有下列九种:第一种是所谓“昭武九姓”的胡人。所谓昭武九姓,现有两种记录,据第一种出自《新唐书》的说法,九姓是指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与戊地九姓,但据第二种出自《北史》及《隋书》的记录,却指安、曹、米、何、穆、小安、那色波与乌那曷九姓。

无论根据哪种记录,这九姓都是从当时的西域,也就是从现在的中亚细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华的胡人。第二种外国人是波斯胡人,这是从现在的伊朗和伊拉克一带来华的中东民族。第三种外国人是大食人,这是从现在的沙特阿拉伯来华的另一种中东民族。第四种外国人是突厥人,这是从蒙古沙漠地区来的蒙古人。第五种外国人是吐蕃人,这是从西藏、青海一带来华的唐古特民族。第六种是昆仑奴,这是从非洲来的黑种人。第七种是日本与新罗人,这是从日本与朝鲜来的日本与韩国人。第八种是回鹘人,这是从西域,也就是从现代的新疆来华的维吾尔族人。第九种是各国的质子,所谓质子,是把向唐代政府称臣而经常入贡的各国王子,被召入宫中,担任唐朝皇帝之卫队队长的人质。在这九种外国人之中,以回鹘人的人数最多,质子的人数最少。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 年),安禄山发兵叛变,他举兵攻下长安,逼使玄宗匆匆忙忙地逃到四川去。安禄山的兵力很强,唐代的部队都打不过他们。最后只好由郭子仪向回鹘人去借他们的部队,这才打败了安禄山的残余势力而收复了长安。回鹘部队觉得他们立了大功,不但长期住在长安城里,而且常常在街头公开杀人或伤人,而当他们犯了罪,被关入狱,回鹘兵的首领甚至还公开入狱去抢回被捕的回鹘人。至于质子,因为每国只派一人,这一类外国人的人数,当然是最少的。

······

唐代长安城坊及街道图

内容简介

《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著作,庄申先生通过详尽可考的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勾画出唐人的生活百态,书中涵盖文字隐语、服装发饰、保健医疗、居住宵禁、绢马贸易等主题,涉及唐代社会由上至下的多重世俗风貌。本书既是一部唐人生活史,同时也是一部唐代社会文化史、思想史。

唐人的诗书乐弈、绘画陶瓷、雕刻工艺、舞蹈服饰,凡此种种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当中的巧思慧心,全在唐人的生活中表露无遗。今人与唐人虽缘悭一面,但愈来愈多的考古文物,使今人也能一窥唐人社会的全貌。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杨春荣

“A

uthor

作者·简介

庄申(1932—2000),享誉国际的中国艺术史专家,于唐代艺术、文化领域研究颇深。1964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考古硕士学位,1965年起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并创立香港大学艺术系。

著有《中国画史研究》《中国画史研究续集》《元季四画家诗校辑》《根源之美》《扇子与中国文化》等。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杨春荣 前言1

语言文字篇

唐人以佛教词汇作为名字3 

唐人之名与字的关系18

唐代的隐语29

唐代的骂人语51

唐代的俗语(撰写纲要)83

化妆服饰篇

唐代妇女的发型89

保健医疗篇

唐人之健康131

隋唐时代的医疗机构203

都市人口篇

唐代长安的居住区255

唐代长安百万人298

唐代的宵禁305

杂篇

唐鱼二种及其相关之问题349

唐代的绢马贸易386

附录

《唐人生活史》撰写纲要411

唐代(618—907 年)帝王在位年表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