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与黑帮分子

(本文曾发表于《虹膜》电子杂志。)

大旗虎皮

1930年代是好莱坞真正的黄金年代,美国电影进入第一个辉煌时期。

到了1939年,整个美国电影行业的雇员人数有177420人,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庞大,包括了当时五大电影公司的工作人员,以及在全美国15000家电影院工作的影院经理、放映师、引座员和收银员等从业人员,电影行业俨然成为美国第四大产业。

1940年,美国电影业的总投资额是20亿美元,超过了当时的汽车制造和化学工业。迅速崛起的电影工业让每个从业者都尝到了在新兴行业中淘金的喜悦。

在这样一个方兴未艾的历史时期,发展最为迅猛的不是电影制作,而是电影放映业。美国黑帮在这个时期之所以能讹诈整个电影工业,就是因为他们通过工会控制了院线放映,而电影院在这个时期的电影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看一组数字。在1929年,美国电影院的数量超过了23000家,达到历史最高点。美国国内银幕总数超过1929年,要等到多厅影院迅速普及的1995年前后。

在1930年代,美国人平均每2周去一次电影院,电影放映大约获取了美国整个娱乐产业中三分之二的收入。在1939年,电影行业总投资的94%投向了带有不动产性质的影院放映业,因此当时整个电影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充分而有效地经营这些电影院,以获得更多回报。

当然,黑帮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而且他们不是盲目动用暴力。

当时,有几家大公司老板想联合起来摆脱工会的钳制,尤其是IATSE的主席托米·马罗伊。

托米·马罗伊的工会要求每家电影院在放映室里必须同时有两位放映师工作,以确保放映过程的安全。在1930年,同时支付两个放映师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电影院聘用的放映师越多,给托米·马罗伊支付会费的工人也就越多。

这些老板们决定联合支持一位库克县的法官对托米·马罗伊展开调查。马罗伊得知消息后,马上用巨额现金贿赂伊利诺州议员斯普林菲尔德。不久,伊利诺州就通过投票通过了一条法令,每个放映室中必须有两位放映室,以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在这里,我们看到民主成为好莱坞寡头与黑帮之间斗争的重要工具。

「大萧条」让美国终止了「禁酒令」,也让好莱坞迅速崛起。穷人们失去了工作和大多数生活资源,却还能凑得起25美分看一场电影,忘掉现实的苦楚,以舒缓压力的。在大萧条时期,在平民世界最畅销的电影就是黑帮片,人们把银幕上的黑帮人物视为城市里的侠盗罗宾汉,因此在海斯法典正式生效之前,美国黑帮片达到了一次高潮。

1931年1月,《小凯撒》(Little Caesar)在纽约第47街Strand Theatre上映,这是第一部完全从黑帮罪犯的角度讲述的电影,上映后引发了观影狂潮。

《小凯撒》

人们都认为爱德华·罗宾逊扮演的角色取材自阿尔·卡彭,认为他在银幕上会像真实的黑帮老大那样粗鲁和猥琐,然而爱德华·罗宾逊的表现却完全不同,这个黑道人物善于交际,而且彬彬有礼,看上不那么凶恶,不可理喻,反而有一点和蔼和有趣。

阿尔·卡彭

影片中一些台词在当时流行一时,比如:You can dish it out, but you can’t take it,或者Take him for a ride,这些表述后来成为常见的日常用语。《小凯撒》的编剧是著名小说家威廉·赖利·伯内特说,「这就是底层人的《麦克白》,展现的就是一个复杂的人如何运用冒险的手段迅速登上权力顶峰、占有财富的故事。」影片宣传时打出「黑帮成员操纵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结果引来大批围观群众。

首映当晚,有三百多人来到现场,拥挤着等待入场,警方不得不出动警察维护秩序,结果还是有一扇橱窗被拥挤的人群打碎了。《小凯撒》掀起的观影热潮通过媒体报道引来了更多观众,戏院不得不在第二天从早9点到晚上4点半之间连续放映九场以满足观众的需要。

第二年,《疤面人》上映更是掀起了黑帮片的观影高潮。直到海斯法典生效,从这个黑帮片高潮盈利的不仅有好莱坞,还有黑帮本身。

《疤面人》

这些影片不仅让黑帮文化得以进入大众娱乐,也让许多黑帮人员更加关注电影以及电影中传播的黑帮文化。很多帮派人士开始注意到明星的力量,许多帮会人士以在社交界结识好莱坞明星为荣,而很多好莱坞明星也对江湖大佬充满崇拜,这都为后来黑帮片与黑帮之间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1930年代这个动荡的纸醉金迷的乱世,好莱坞自己也不干净。当时很多风云一时的好莱坞大亨,就是一副江湖老大的做派,比如华纳公司老总哈瑞·华纳和米高梅的路易·梅耶,都是脾气暴躁、作风粗野的实业家,他们最终攀上电影公司权力宝座的手段也与黑帮大哥几乎没有区别。

路易·梅耶

换句话说,在1930年代,黑帮大哥和好莱坞大亨遵循的是同一套处世法则,而且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出身是相同的,比如当时在电影世界的「美国梦设计师」弗兰克·卡普拉,与卢西亚诺一样生在西西里,好莱坞很多犹太大亨曾与犹太黑帮老大住在同一个街区。

在1960年代,很多洛杉矶明星和名人曾掀起反抗黑社会渗透的运动,但是,在1930年代,就算芝加哥和纽约的黑帮没有渗透进好莱坞,好莱坞自己也会生长出有组织犯罪的,因为当时很多电影公司就同时经营非法生意。

比如,米高梅就在日落大道上有自己的妓院,妓院的老鸨就是美国默片电影演员碧丽·伯奈特,而且妓院的主要特色,就是妓女长得都像电影明星。

美国编剧加森·卡宁曾回忆,有人带他去过那里,里面的妓女长得都酷似当时的电影明星,其中生意最好的包括Ginger Rogers、Marlene Dietrich、Joan Crawford等(当然都是模仿者),在《洛城机密》里也讲述了当时的妓女按照某个明星而整容的情节,其实是编剧詹姆斯·艾罗瑞故意把1930年代的情节搬到了1950年代。

《洛城机密》

当时好莱坞公司的管理层,都有一个「狠角色」,这个人与黑帮有着密切的联系,处理公司内部见不得光的事务。在米高梅公司,负责处理这件事的人就是弗兰克·奥萨蒂,我们现在还能在一些1930年代出品的影片信息中看到这个名字(比如1935年的The Irish in Us等),他本人就帮会成员,从事非法走私活动,根据1937年6月17日FBI的卷宗报告,奥萨蒂专门负责米高梅公司的「脏活儿」。

把奥萨蒂介绍给路易·梅耶的人是米高梅公司的经理艾迪·曼尼克斯,当时是1931年,后来,米高梅女明星艾娃·加德纳曾说艾迪·曼尼克斯本人就是黑帮分子。

艾迪·曼尼克斯

后来,洛杉矶黑帮老大米奇·科恩(《匪帮传奇》中辛恩·潘扮演的人物)谈到曼尼克斯时说:「他认识一些道上兄弟,而这些兄弟认识更多兄弟。」弗兰克·奥萨蒂后来成为路易·梅耶的心腹朋友和高尔夫球玩伴,为路易·梅耶提供美人和烈酒。

1931年,禁酒令在当地解除以后,路易·梅耶让弗兰克·奥萨蒂做米高梅公司的经纪人,从米高梅公司的所有明星业务中提成10%,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路易·梅耶之所以能在好莱坞电影业专断独行多年,就在于他与黑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米高梅公司的母公司卢氏公司(Lowe’s)有一位在政界的代表叫卡特·拜伦(Carter Barron),有一天就批评路易·梅耶与黑帮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

当时路易·梅耶与一位黑帮分子吃晚餐,卡特·拜伦拒绝一起用餐,并公开说他不会与黑帮分子一起吃饭。而路易·梅耶笑了笑,一遍抽着雪茄一遍蔑视地说:「你不过就是一个肮脏的清教徒,根本不懂结交各路江湖朋友有多重要,他们能做很多你做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