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小民尊严,被本片撕的稀烂

关于龙应台“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这一个论述,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当然,现在来看,这样的论述已然成为了笑话,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大国崛起,哪里来的小民尊严,然而这对于秉持着这一理念的人来说,他们是不认账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竟然也能这么说,原因还是在于本身地利益勾连,或许他们在意的只是表达,至于表达了什么,就无所谓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红柿子》讲的就是小民尊严,然而本片中的小民不小,但是依旧没有尊严。

《红柿子》讲述的是湾湾地区的移民时代,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很多的官宦军人们居家搬迁到了这个小岛上,然而在小岛上的生活中,曾经叱诧风云,呼风唤雨的官宦人家们却举步维艰,他们的生活很快的就陷入到了困境,在小岛上,没有更多的职位可供选择,没有以往的荣光可以被延续,有的只是柴米油盐,有的更是狼多肉少。

以往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在了,他们的家境也就慢慢地衰落了,这群人不是小民,本片描绘的是曾经作为司令官的一大家人,在搬到了小岛上之后,很快的就在生活中陷入了困境,这些人尚且如此,小民尊严何在?

当然,龙应台的拥众们是不会承认这些现实的,当然,身处于当代的他们对于曾经的或许是自己父辈祖辈的遭遇早就没有了共情,对于他们来说,当下最重要,然而忘记历史的人是不会有未来的,而对于湾湾电影界的创作者来说,那一代的人们是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每每在创作领域产生作品后,这些作品的内核却是出奇的一致。

乡愁以及无法融入渐渐的成为了那一代湾湾电影人们共通的思绪,《红柿子》也不例外。虽然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温馨故事,然而这个温馨故事折射出来的却是曾经的内地人在搬迁到这个荒芜的小岛上之后,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奶奶虽然嘴上说的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然而事实上,奶奶最为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寿衣,这是一种来自家乡故土的风俗,这种风俗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故乡,代表了乡愁,没事的时候将寿衣拿出来晒晒,也算是对于故乡的一种怀念。

父亲更多的是对于自己之前与现在的对比之下的这种落差而感觉到怅然若失,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父亲虽然归为司令官,然而在生活上依旧是陷入到了困境,以往在内地的时候是一种辉煌,有一种荣耀,然而来到湾湾之后,这种辉煌和荣耀早已经找不到了,自己在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之后,他重新成为了一个老父亲。

战场上的杀伐并没有带给自己更多的荣耀,反倒是让生活陷入到了困境,这大概是上世纪跑到台湾的人的一种真实写照,在这个小岛上并不能容纳这么多的将帅,更别说普通人了,这对于父亲来说心知肚明,只不过短时间内并不能接受这种落差。无法跟当地人融入,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但是却依旧是向往着美好的生活,这就是很多国人的写照。

因此,父母在儿子们用英语写下了租赁告示之后,才萌发出来让他们出国留洋的想法,人往高处走,至少湾湾在当时不是一个高处。

本来岁月静好是本片的主基调,然而本片还是在最后时分彻底的戳破了眼前的这种岁月静好,刘自然事件可以说是用自己的行动赤裸裸的殴打着龙应台现在的观念。当身处一个伪政权且依附于别人的时候,人民如草芥,人命更是如同鸿毛一般不值钱。刘自然事件中,父亲虽然在教训儿子,但言语之间却也流露出来对于当时的社会形势的不满,然而不满归不满,奈何上层的官员们愿意媾和,他一个小小的军官又能如何?那些死去的小小的民众又能如何?

《红柿子》可以说是一代湾湾电影的集大成者,所有的乡愁,所有的疏离感,所有的小清新的情绪汇集起来其实想说的非常简单,那就是离别故乡且回不去的人依旧是努力的想要在一个陌生的土地上营造属于自己的家园,然而家园的外形有了,家园的里子依旧是一个让人无法死心塌地的地方,故乡依旧是故乡,家园还是家园。陌生的地方本就不属于自己,当然也更不属于自己之前的辉煌灿烂,官宦尚且如此,小民尊严何在?当然,这并没有人会在意。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