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电影平均票价 40.8 元,创十年来新高,低价电影票去哪了?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界可谓是口碑与票房的双赢,一系列优秀影片不仅受到观众喜爱,还创造了亮眼的票房成绩。然而,在电影票房节节攀升的同时,有关电影票价的讨论和吐槽也愈发频繁。

“电影票价为何如此昂贵?”

“曾经的19.9元电影票去哪儿了?”

曾几何时,一家人出门看场电影,只需花费百元左右即可,如今却不再是那么简单。

“但现在几乎每张票都要50元以上了”

​电影票价的上涨,引发了人们的烦恼。

有人抱怨说:“一家六口看电影,仅仅花了400多元。”

还有人回忆说:“前几年,一百块钱就能买三张电影票,现在票价都要40多了。”

然而,电影票价的上涨并非错觉。

对比历年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电影票价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自2021年进入40元区间以来,连续三年票价都有所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2023年的平均票价达到42.7元。

不同城市的票价差异也引人关注。

一线城市的电影票价普遍较高,2023年平均票价达到51.9元,而二三四线城市则达到40元以上。

然而,电影票价的涨幅并非一成不变,各影院、不同时段的票价也存在差异。

以杭州为例,《孤注一掷》在不同城区的票价相差较大,最高可达81元,最低仅需30元。

而在同一影院,热门时段的票价也高于冷门时段。

有些影院为了提高票价,将观影区域划分为多个区域,以实现差异化定价;想要坐在中心区域观影,需要支付70.9元;即使选择普通区域,票价也高达50.9元。

回顾过去,19.9元的电影票已成为一种怀念。

过去,电影市场曾涌现出大量优惠券和特价票,只需花费少量费用,就能观赏一部电影。

那么,为何电影票价从曾经的20元左右,涨到如今的40、50元以上呢?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研究院认为,互联网平台的票补减少是影响之一。

电影票价通常包括最低发行价、影院溢价、服务费等多个方面。

片方明确发行价后,各影院在不低于发行价的基础上,根据运营成本、观影人次、票房走势等市场因素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票价。

然而,在过去,由于互联网资本涌入电影市场,各大票务平台开展票补活动。

9.9元电影票、免费观影券等促销手段,让观众纷纷涌入影院。

2015年,票补竞争进入高潮,各方投入了大量票补资金。

然而,竞争过后,票务平台发现持续的票补并不能长久维持。

2018年,电影行业提出限制票补力度,全国影院票价不得低于19.9元。

尽管如此,票价的上涨趋势并未改变。

近年来,电影票价上涨不仅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制片成本高企、影院经营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服务费的增加也对购票支出造成影响。

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观众感叹,电影票价逐渐超出承受范围。

有数据显示,有43.3%的观众可接受31-40元的电影票价,而超过50元的平均票价仅有7.6%的接受度。

不论如何,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问题应当引起更多关注。

未来,电影行业需要在保持盈利的同时,不断探索满足观众需求的方式,为观众创造更好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