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老钱风,从懂得喝茶开始

在这个后疫情的时代,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信息爆炸的社会也让真正的“健康常识”变得扑朔迷离。到底哪些是真正有效的健康建议,哪些又是为了博眼球的噱头?

跟着ELLE全新健康专栏“健康新知”,我们一起去探访那些大健康领域的“践行者”,从她们的故事中,重新审视健康的定义,获得关于健康的“新知识”。

“茶”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之一,千百年来茶载着中国的文人精神,不停地做着持续的文化输出。随着文化复兴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感受到中国茶的魅力,泡茶、饮茶成为日常,并逐渐在其中找到禅茶一味的体悟。

茶,不光能养身,还能养性;如何让身心开始与茶对话?我们邀请到精通禅茶的王玉杰老师,为我们讲解关于茶的善养之道。

以下为王玉杰自诉。

王玉杰,号子颐

习练“赵州茶语”及“茶叩无门”并多次在中、日、韩禅茶大会上进行展演,茶养文化的倡导者及研修者

中国的茶文化,它属于是一个偏普世性的文化,那么茶之道呢,它其实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它是世界性的。中国的茶之道呢,它是一种文化的大全式外延。在唐代的时候,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就与诗和禅两种高端的文化现象宿命般地结合在一起了。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我想引用就是我们当代的著名的高僧净慧上人的一个总结,他指出了正、清、和、雅四字。这四个字呢,其实也是我们后辈这些茶人一生需要去努力的目标。

对于这个四字的解释,我们现在的理解其实还相对是粗浅的,要用一生去践行。因为茶之道的精神文化归结出来以后,它是一个形而上的,需要去修身,需要去养性的。那落实到生活当中呢,茶之道需要去践行的,我们需要去泡茶,需要去喝茶,需要去品味茶。落实到生活当中的实处呢,其实道就是路,就是方法。去学习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欣赏一壶茶,如何去体悟茶的境界。我们中国茶之道,包括了形而上以及落实践行的两个方面。

节气茶养,顺应天地的身心调养

我开设的茶养课程,是以茶来养身心。我们首先要去了解茶的性,因为茶属于天地之间的一个灵物,就有它的性味归经的属性。不同的茶,也有四性五味、温热寒凉,走不同的脏腑,行不同的经络。那我们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时节的能量,然后去选择不同性味的茶品,再根据在这个大的时节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是体症来去做相应的调养,以茶汤来去平衡身心的一个过程。

例如说绿茶,我们都知道它有很好的清火的作用,如果说我们上火了,就要去区分是上了心火,还是肝火,还是有胃火。如果说有心火了,最对症的是什么呢?是芽类的绿茶。芽类的绿茶它入心的能量更强,所以更具有清心火的作用。而芽叶类的绿茶,它会有一点点微微的疏散性,因为那个时候叶片它张开了,所以它的能量有一些发散性。

肝火是既需要疏通又需要去清散的,所以就需要喝有芽有叶的,具有一定的疏散性能量的。那么如果胃火呢,胃为我们人体的后天之本,那么它其实是最脆弱的,我们不要用太厉害的茶品,寒性刺激很强的,那我们就适合用一些叶子类的,它会相对来说缓一些,像绿茶当中的六安瓜片。

茶医相合,喝茶也需要智慧

以中医跟茶结合的这个方式来去跟大家分享茶,是因为我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过一些因茶而受伤的经历。因为我最早从禅茶开始学习茶,后来就开始接触市场茶,各种茶都会去喝,去品鉴,最先受伤的就是胃。我会发现,喝茶几年以后,自己的脾胃气血越来越弱,消化能力会越来越弱,而且人会产生一种浮肿和虚胖的状态。

最明显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虚,越来越没有那种人本然应有的中气。后来我家庭当中有一个长辈是中医,然后他就提醒我说你喝茶呢,如果天天这样去喝,要加一点黄芪煮水来去泡,因为茶多是清散的,尤其新茶,久饮会耗气的。但是我又是比较喜欢茶的纯味,所以当时没太在意。后来身边的一个茶友特别喜欢喝生普洱茶,有一次他就跟我分享说前段时间进了重症监护室了。他就说是因为天天喝生普洱茶,还要去闷上三分钟五分钟去品鉴山头,品鉴海拔、树龄,都是很高浓烈度的茶汤,有天喝完以后,当场就觉得心脏突突突的,然后就送进重症监护室了。所以再好的茶都要学会善饮,过犹不及,反而伤身。

从那以后他就跟我们分享,喝茶一定要喝红汤茶。所谓红汤茶就是指工艺当中经过发酵的,汤色转为橙红色的茶。或经过了很长时间存放的老茶,这种红汤茶的性质偏温和,不刺激。这个转折让我真正地意识到茶养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茶的茶性,再结合每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善用其茶,我们才能更好的以茶去养身,以茶来修心。

我们泡茶之前的静坐定神是很关键的,因为想要把茶的真味泡出来,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心一定是安住在当下的,不然再好的茶也会觉得饮之无味。所以我经常会建议大家在泡茶之前,先去静坐。先把自己的心念收回来,即使不会泡茶的人,只要你的心是安住于当下的,你的动作是自然流动的,那么茶汤就会有益于你的身心。

关于喝茶的方法,我会更多的让大家去实践吐纳呼吸饮茶法来喝茶。透过观自己的呼吸,配合自己的呼吸,以及我们呼吸法当中的六字诀,先打通身体的气机。身体气机通了以后,茶汤再汤随气行,就可以很好地感受到茶汤的寒凉温热,茶气的运行。有一次课上,有同学分享说好像真的做了一次全身心的疗愈。在疗愈过程中,他好像是经历了站桩、打太极、禅坐,感受到了整个身心能量的通透。

我们现在对于喝茶健康的误解是非常多的。很多人会提倡说每天要喝很多的水,但是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水湿过重,用中医的说法来讲,就是喝进去的水已经远远超过了身体的运化能力,中了水毒,一到了下午就懒懒的身体沉重。而且不恰当地喝茶,这种饮水过多还消耗肾气,会有腰酸腿软这些现象。而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其中原理,所以并不会觉得是喝多了水引起的。

还有很多人觉得喝茶一定要把汗出透。就一直坐在这儿喝很多水,有些人还不上厕所,其实就相当于是身体里的这个水已经运化不掉了,不仅水湿会增重,人也会越来越虚胖。还有一种是喝水频繁上厕所,这种现象其实已经在无形中开始消耗肾气了。

一般情况下特别习惯喝茶经常要喝发很多汗的,这样的人呢,有一个现象会特别容易怕风。尤其是喝茶喜欢将后背的汗出透,其实时间长了以后,就伤了膀胱经的经气,会特别容易受风,所以喝茶忌发大汗,汗要慢慢地出,层层地出,最好是薄薄的汗。

禅茶一味,在喝茶中修行

泡茶或者喝茶,它还是在通过一些有形的事物来去做调养,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心的状态。心的状态其实真的非常重要。如果你心没有和谐平衡的状态,再好的茶,它也对你的身心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净慧上人将禅茶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当我们用感恩的心态去喝一杯茶的时候,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在其中呢,充满了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这是我们用感恩的心态去喝一杯茶。如果说我们用包容的心态去喝一杯茶呢?这杯茶就会让我们人间的恩恩怨怨呀,就像片片茶叶一样,把它的芳香甘美融化在洁净的淡水当中,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用分享的心态去喝这杯茶呢,茶汤的能量会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人间,还有诸多的苦难,我们的社会现在还有种种的需要去调整的问题,我们要让自己有自利利他的奉献精神。少一点私欲,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爱。用结缘的心态去喝这杯茶呢,我们可以同所有的人结茶缘,结善缘。

台湾著名的哲人曾昭旭教授,他讲述中国茶文化的体用,说“茶之体在澹而其用在虚”。体之澹呢,是指我们要放下对于外界的有限条件的执着,这样以后,我们就能呈现自性的绝对本质,从而透发出来我们人性至善,以及我们有意义价值的一些动能。

用在虚,其实是指当我们人心放下对于外物的一个依赖,呈现出来一种非常自由自主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开发出来我们内在更广阔的这个心灵空间,以及文化空间。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去包容万物,成就万物。

策划:沈墨非

采访/撰文:Chloe

摄影:Eric Zhang

视频导演:De

视频剪辑:FX

拍摄助理:佳佳

场地鸣谢:正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