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里的北京场景,撞车《垂帘听政》《骆驼祥子》等影片

《青春万岁》公映于1983年,它的故事发生地在北京,但拍摄的时候,校园内的场景,却是取自于上海松江二中,其中夏令营场景,则是在广东从化温泉等处拍摄的。

前几天,有一位广东的网友,提示说《青春万岁》开首的北京西郊夏令营的一场戏,是在广东增城区的蒙花布村拍摄的:

——这个树林边上的小沙滩倒是很像增城的蒙花布村里的沙滩(增城的这个蒙花布村就在从化附近),这里出名的就是村里特有的沙滩——

笔者去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蒙花布村的沙滩,真的与电影里的画面比较相似,两个地方,都是浅浅的沙滩,人可以在沙滩中穿行,蒙花布村以盛产芒草著称,而电影《青春万岁》里的河滩上,可以看到像茅草一样炸开的芒草。

蒙花布村的沙滩

从化与增城之间相距不远,相距五十公里,现在都属于广东的城区范围内。

《青春万岁》里的沙滩,是不是很相似?

那么,今天我们关注一下《青春万岁》里的北京场景。

影片中的溜冰的场景,来自于北海公园溜冰场。

故宫的护城河边,杨蔷云与苏宁在这里展开了倾情的思想沟通,在古老的宫廷外面,演绎了现代人的心理撞击,影片通过这一组镜头,把历史与现实交融在一起,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寓意。

影片里的红墙跟,带有北京的鲜明的标志。

杨蔷云与苏君在北京街头的茶食店喝茶的场景,则是在一家中学的阅览室改建的场景里拍了成的。

这一组室内的镜头,其实并没有详细交代屋内的情况,可以看到窗外影影绰绰走过的人影,屋内的几个老顾客,也只是写意地交代了他们的存在。

这一组电影镜头通过特写,将空间聚焦在杨蔷云与苏君身上,因此,这场戏中虽然并没有完整交代背景,但已经足够支撑人物心理的撞击与刻画。

《青春万岁》里有一场在街区里展开的拥有较大场面的镜头,则是采用了建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西四牌楼一条街”作为背景。

这条街,是1981年凌子风拍摄《骆驼祥子》时搭建的,耗资16万元,按那个时期普通职工工资30元计算,今天工资是那个年代的100倍,那么,这个搭建费用,相当于今天的1600万元,应该说投入还是比较大的。

这个布景,最醒目的标志是西四牌楼,在《骆驼祥子》里曾经多次出现这个牌楼,包括祥子看到小福子拉客的场景,也是发生在这个牌楼之下。

实际上,这种偶遇出现在一个标志性地点的可能性,在现实中是非常低的,但是电影的布景,就相当于戏剧舞台一样,必须把表演地点,高度集中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景地。

就在这个四牌楼下,祥子在这里与车夫搭讪,虎妞在边上的店里买吃的东西,《骆驼祥子》里的外景发生地,只要能够凑上这个景点的,都往这个场景硬塞。

1982年拍摄的《青春万岁》,也把能够塞入到这个街景里的情节,削足适履地塞了进去,而且还天衣无缝,毫无违和感。

《青春万岁》里有一段表现1952年国庆节期间女学生们一起逛街的场景。

我们可以看到,在装饰着节日彩饰的牌楼下,一群女学生兴奋地走出了小巷,然后涌上了人头簇拥的大街。

我们可以注视一下大街上的建筑,门头上标记着“宝丰”繁体字,这是这个建筑的标志性的特点,我们姑且命名其为“宝丰楼”。下面,我们会发现这个建筑,出现在很多的电影中。

之后,《青春万岁》里,随着镜头的摇移,我们可以看到远处一字排开的街景中,相邻着“宝丰”这座建筑的,有一座二层楼上可以站人的木结构建筑。

这个场景,我们在《骆驼祥子》里也能看到它作为背景墙的存在。

在《骆驼祥子》里,有多个从四牌楼的一侧拍摄的西四大街朝南的街景。

我们可以看到,在镜头的最深处,有一个建筑,就是“宝丰楼”,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小巷,《青春万岁》里的女生们,就是从这个小巷里连奔连跑地走出来的。

在《骆驼祥子》里,除了这个俯拍的大全景“西四牌楼”之外,电影里,还有多个镜头,表现祥子拉着洋车,穿过“宝丰”楼的场景,算是对这搭制的街景的更贴近的的运用。

在1982年拍摄的电影《茶馆》中,也能找到这一个场景。片中,有一场过场戏,表现大清灭亡之后,难民们逃难的场景,也使用了“宝丰楼”的拐角处的场景。

《茶馆》镜头,此巷就是《青春万岁》里女生们出来的小巷

不过,我们注意一下,它的门头并没有标明“宝丰”的字样,显然,为适应电影发生在民国初年的年代特点,《茶馆》中对街景进行了大幅度改造。

《茶馆》镜头

但是“宝丰楼”所在处的门与窗的拱形的结构,原封不动,改动的只是附着在建筑结构之上的软装饰。

在1883年拍摄的电影《泥人常传奇》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宝丰楼”的身影。

《泥人常传奇》中有一段在闹市里的打斗场面,主要就集中在“宝丰楼”周边相邻的街景中。

电影里先交代了主人公父女从小巷里出来,也是《青春万岁》里的中学生们从小巷里出来的同一个巷子。镜头如下:

然后父女俩站到了“宝丰楼”的旁边,注意两边对应的窗子的拱形结构,正是“宝丰楼”的特点:

《泥人常传奇》里还有一个反打镜头,是从东边的角度,看向“宝丰楼”边上的那个小巷的,注意一下《青春万岁》里没有展现出的小巷另一边的场景样貌,可以看到是一堵围墙,围墙上有透空的漏窗:

《泥人常传奇》里接下的一段场景中,泥人常获得博览会金奖,在街上游行,我们可以看到背景镜头上,也有那个漏空的围墙:

而在李翰祥导演的《垂帘听政》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宝丰楼”的地标性街景。

不过,在《垂帘听政》里,这个位置,被改造成“菜市口刑场”,电影通过这个场景,还原了斩首肃顺的历史一幕。

从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宝丰楼”对面的空地上,搭建起了一个刑场,直接把大街变成了一个集散地。周边涌动的群演人数相当惊人,北影的众多著名演员,在这一段人潮涌动的场景中,出演了群众角色。

《垂帘听政》的导演李翰祥也非常善于通过镜头的多角度调度,在这个螺丝壳大小的道场里,营造了人群情激奋的浩大场面。

尤其是李翰祥在电影里采用了俯拍的角度,突出了路边建筑的高耸于地面的突兀感,借悬空的镜头,囊括了街上人满为患的如过江之鲫的人群,产生一种强烈的气势感与震撼感。

有勇气能够通过俯拍镜头来制造大场面,在当时的中国电影中还是少有先例。

因此,李翰祥导演的《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上带来了一股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也带动了合拍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兴起。

在北影厂拍摄的《武林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报童从“宝丰楼”前一穿而过的镜头。

在1987年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导演的《末代皇帝》里也能看到“四牌楼一条街街景”,注意右侧的围墙上的漏窗,正是“宝丰楼”西边的小巷口上的建筑特征:

由此看来,1982年拍摄《青春万岁》的时候,刚刚搭建成功的“西四牌楼一条街”恰逢其时地储备了一座老北京街区的实地场景,顺手牵羊地拿来主义,稍着改造,用着电影的一场北京街头重场戏,也算是一件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理所当然之举。

我们注意到,一个非常狭小而短促的街区布景,在不同的电影里,支撑了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情节、不同的时长,虽然这些布景在大体框架上是雷同的,但它们在电影里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观众觉得它们在不同的电影中出现会产生龃龉感,但是,我们通过慢放的方式,仔细辨别这些镜头的万金油式的出现频率,不得不说,电影被称为“电影骗子”不是没有道理的。

电影是一种幻术,电影里的布景,正是幻术中的一个合谋者。布景融入了幻术的海市蜃楼式的光怪陆离中,我们留下的是一个大体与粗浅的短瞬印象,却不知这些幻术提供者很可能有着共同的本原与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