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朱绍邦夫妇:美酒“酿”出幸福人生

人生如酒,历经岁月的沉淀,才能甘甜醇香。

伏天到来之际,走进威宁自治县金钟镇冒水社区的威宁邦佳醇酒坊,酒坊负责人朱绍邦和妻子文佳美,分别带着工人正在酿酒和进行小苦荞酒包装。

朱绍邦和妻子文佳美

“剩下这四五缸酒粮,这几天必须全部酿完,伏天酿酒的话,酿出来的品质、口感都不好。”朱绍邦介绍,酿酒要选气温低的季节,伏天燥热时节就要休息,过了伏天再继续酿酒。说话间,接酒器里响起了“滴答滴答”的声音,酒甑出酒啦。

刚出锅的新酒,和着酒坛里窖藏的老酒,浓郁的酒香四下散开,让人沉醉。

朱绍邦在查看新出锅的苦荞酒

年少时的朱绍邦,家境不好。1994年,16岁的他揣着30块钱踏上了外出闯荡的路,坐火车来到贵阳,在火车站旁边的建筑工地上干起了苦力,白天铲石子、拌水泥浆,晚上睡工地。

此后,朱绍邦又去到云南玉溪干建筑工人,一干就是三年,吃得苦的朱绍邦慢慢地有了一点积蓄。由于父母年事已高,朱绍邦回到了威宁,在县城跑起了出租车。

朱绍邦指导工人进行包装

2000年,朱绍邦遇到了妻子文佳美,踏实苦干的朱绍邦赢得了文佳美的芳心,当年年底,二人结婚。第二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出生。随着跑出租车的人越来越多,朱绍邦的出租车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看着一家人的开销越来越大,朱绍邦决定另谋出路。和妻子商量以后,将一岁多的孩子交给父母照看着,朱绍邦和文佳美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做起了煤矿工人,一干就是十几年。

挖煤也不是长远之计,2013年,两人回到老家,建起了蜂窝煤厂和卷纸厂,2017年,朱绍邦将蜂窝煤厂和卷纸厂重新装修后,做起了造纸生意,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造纸厂亏本了。

酒坊窖藏的酒

“当时的工人师傅,我欠着他3万块的工资,一分都付不起。”朱绍邦回忆道,老家四川宜宾的徐秀腾,既是自己厂里的工人师傅,也是自己的好友,看着自己工厂倒闭,徐秀腾二话没说背着包就回老家了,此后,一直没向自己提起钱的事。

人生跌倒了最重要的是爬起来,朱绍邦没有气馁,摆摊卖水果、养猪……2018年,朱绍邦拿着3万块钱,带着一车土特产来到宜宾徐秀腾家,既是看望友人,也是还债。正是朱绍邦的诚信,徐秀腾当即决定拉上朱绍邦一起创业,这一年,两人在宜宾市筠连县合伙做起了白酒生意。

此后一年的时间,朱绍邦和文佳美就在宜宾和威宁两地来回跑,运酒卖酒,因为酒好,渐渐地,两人积攒了一些口碑和人气。

工人在包装小苦荞酒

2020年,靠着亲戚朋友的帮衬,朱绍邦和文佳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酒坊,为了纪念两人创业的艰辛,朱绍邦将夫妻二人的名字用作了酒坊的名字。

“起名叫威宁县邦佳醇酒坊,一是提醒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最重要的是警醒自己,酿酒要用良心,掺不得假,不能让人骂一辈子。”朱绍邦说。

秉持着好酒良心造的初衷,夫妻二人的酒坊生意越来越好。如今,酒坊有固定工人19名,酒年产量110吨、年销售量80吨左右,分别销往六盘水、赫章和威宁等地。

朱绍邦和他窖藏的酒

“每年产110吨,我们要留下30吨窖藏,现在窖藏着有80吨、价值上百万。”朱绍邦说,现在有固定客源360多户,为了扩宽销路,今年酒坊又新增了包装车间,专门进行小苦荞酒的包装。

“现在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给我批了建厂的地址,争取三年内完成第二条生产线的投产,让酒的年产量从110吨提升到230吨,五年内实现第三条生产线投产,年产量达350吨左右,工人从19位扩增到60位,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就业难题。”对于未来,朱绍邦信心十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通讯员 李继航 罗纱

编辑 翟培声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