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现实世界的芭比会读什么书?|只此一份的“芭比”书单,请查收!

《芭比》真人电影终于上映,那抹高饱和度的粉红色持续冲击着观众的眼球。

《芭比》讲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故事。它用一种聪明的方式温柔嘲讽了父权制,以一种看似戏谑的方式把父权制、权力博弈、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危机统统揉在了一起,内核实际讲述了女性真实的处境,探讨了“女性如何成为自己”的议题。

由于个性鲜明的众女性主创、犀利尖锐的女性议题,有人说《芭比》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made of women(由女性构成)”、“made by women(由女性制作)”、“made for women(给女性观看)”的电影。在此,我们借着芭比给我们带来的力量,收集整理了一份独一无二的“芭比书单”。

芭比觉醒:

平权万岁,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

最近很难可以逃开随处可见的粉色,源头就是电影《芭比》。

电影《芭比》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有趣故事。玛格特罗比饰演的经典芭比生活在被粉色包围的芭比乐园中,热衷于跟姐妹们组织派对狂欢,还有一个完全崇拜自己的男朋友肯。但是有一天,冒着粉色泡泡的完美生活突然起了变化:她想到了死亡的问题,而且始终垫着的脚跟变成平足落了地。为此她不得不前往人类所在的现实世界寻找原因。到了现实世界,芭比却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父权制主导的社会,男性在这个世界比女性拥有更多权力与自由。她第一次感受到男性凝视,而且被同为女性的年轻女孩深恶痛绝——“过于完美的身体形象以及对消费主义的过分赞美是父权制用来洗脑与控制女性的工具,让女权主义运动倒退了五十年”。好不容易和她当年的人类主人一起回到了芭比乐园,却发现经过现实世界黑化的肯将芭比乐园搞得面目全非。于是经典芭比决定拨乱反正,重新打造自己梦想中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找到自我、实现觉醒。

《芭比》电影看起来吵吵闹闹,实则动中有静。它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温柔嘲讽了父权制,以一种看似戏谑的方式把父权制、权力博弈、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危机统统揉在了一起,讲述了女性真实的处境,探讨了“女性如何成为自己”的议题。尽管承载了如此多的复杂议题,它依然可以被当成一部纯粹的喜剧来看,火力全开的反讽和搞笑浮夸的密集笑点让它与极致艳丽的“塑料芭比粉”不能配更多。

如今电影上映不到一周已经创下历史上周末上映票房最高的女导演电影记录。

在电影的结束,经历了这样一场风波的芭比们都开始意识到,无论是最初的“芭比乐园”,还是被父权制改造后的“肯王国”,都有人被压迫、被忽视,这两者本质上都是对父权制社会压迫逻辑的重复。在棘手的两性问题上,《芭比》似乎获得让男女双方性别问题迎刃而解的方式——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彼此尊重、包容的新世界,不是哪一方征服另一方,而是意识到女性和男性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拥抱和接纳真实自我的绝对权利。

觉醒书单

《凯列班与女巫》

作者:西尔维娅·费代里奇

一部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妇女身体史,以女性视角对话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探讨资本原始积累背景下性别与再生产的重磅作品。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父权制、民族国家的崛起以及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之间的密切关系。

《女性生存战争》

作者:上野千鹤子

    本书是上野千鹤子回顾日本妇女解放运动至今的几十年,在日本政、商、官界合谋下,女性如何在生活与职场中受到歧视、压迫与剥削,又是如何奋起反击的轻学术著作。语言犀利,深入浅出地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揭示隐性歧视的真相,同时安慰受挫女性:这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比赛,鼓励女性勇敢面对生存战争。

《我想生下妈妈》

作者:宇左见铃

本书 聚焦原生家庭的话题,是一个讲述爱与拯救的故事,也是女儿对母亲极致的爱的告白。

小兔今年19岁,正在复读,可她和妈妈快撑不下去了。妈妈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姥姥的疼爱,又因丈夫出轨、家暴而离婚,还患上了心病,整日买醉,小兔只有在狭小的社交网络里才能找到一丝安慰。脆弱的母亲、自私的父亲、破碎的原生家庭……小兔痛恨束缚自己的一切,更痛恨被束缚的自己。她带着莽撞的祈祷,一人动身前往熊野,想要拯救即将崩坏的母亲。

《男性的衰落》

作者:格雷森·佩里

一部在英国引起全民讨论的话题之作。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从自身经历出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代的男人应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使女的故事》

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全球现象级畅销书,同名剧集前三季豆瓣平均8.8分。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 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

书籍是我了解世界的方式

电影导演是格蕾塔葛韦格,她也是电影《小妇人》和《伯德小姐》的导演,这两部电影都拿到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成绩斐然;格蕾塔葛韦格自己也提名过最佳导演,媒体封她为“独立电影女王”。

身为女性的格蕾塔葛韦格成为《芭比》的导演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影片最大的亮点——不没有回避芭比IP在21世纪的尴尬处境:不酷、物化女性、禁锢女性、消费主义——正是她的精心编排。

在radicalreads的采访中,她告诉大家从幼年起她就热爱读书,还和大家分享了她最爱的书籍以及自己的评价。

“书本和戏剧是我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价值观形成、过上美好生活的途径”。

导演书单

《米德尔马契》

作者:乔治·爱略特

《米德尔马契》被誉为 BBC“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

格蕾塔葛韦格:“它让你希望自己没有那么快地评判角色,并且可以和他们一起变老。我在某处读到这是一本写给成年人的小说,确实如此。我希望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年里都能读到这本书,因为每次它都会教给我一些新东西。”

《心之死》

作者:伊丽莎白•鲍恩

电影导演是格蕾塔葛韦格,她也是电影《小妇人》和《伯德小姐》的导演,这两部电影都拿到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成绩斐然;格蕾塔葛韦格自己也提名过最佳导演,媒体封她为“独立电影女王”。身为女性的格蕾塔葛韦格成为《芭比》的导演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影片最大的亮点——不没有回避芭比IP在21世纪的尴尬处境:不酷、物化女性、禁锢女性、消费主义——正是她的精心编排。

在radicalreads的采访中,她告诉大家从幼年起她就热爱读书,还和大家分享了她最爱的书籍以及自己的评价。

“书本和戏剧是我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价值观形成、过上美好生活的途径”。

《美国佬》

作者: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麦克阿瑟天才奖、英联邦作家奖、橘子奖得主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写下当今时代移民者的憧憬、激情、失落、勇气。

格蕾塔葛韦格:“阿迪奇女士构建了一部充满简·奥斯汀小说般令人上瘾的浪漫爱情故事,同时也讲述了尼日利亚的生活细节以及作为移民在美国的生活。”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作者:艾丽丝•门罗

本书由8个篇目组成,各自成篇,又内容连贯,叙写了一个安大略乡间女孩的成长历程,一度被认作艾丽丝•门罗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4 0年代安大略省的乡间小镇,描绘了一个女性从懵懂青涩成长为睿智、聪颖的生活观察者的历程。在目睹情欲和生死之时,她经历了女性所要面对的光明和黑暗面。《女孩和女人的生活》有很强的自传意义,对于门罗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阅读本书可以深入了解门罗的生活与创作背景。

格蕾塔葛韦格:“艾丽丝·门罗总是触及我内心深处的那个东西,她的写作中有一种深入人心的终极孤独感。短短一句话她就可以从现在转向未来,再一路回到过去,让读者感觉自己正在经历生命的瞬间累积,然后回来重新思考。它一开始只是滴滴滴……然后在你意识到之前,你就站在了瀑布中。”

《到灯塔去》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是一本准自传体的意识流小说,对文学史影响深远。小说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夫人的灵魂之光。

格蕾塔葛韦格:“成为经典是有原因的。我的思想被她的散文扭曲成新的形状。她在书中呈现形而上学的表现方式让我开始理解哲学的那个角落。

玛格特·罗比:

用阅读逃避现实世界

在以前,提起玛格特·罗比可能第一反应想到小丑女,现今,她已然贴上芭比的新标签。

除了是《芭比》的主演,还是电影的制片人。2009 年,传出美泰和环球影业达成协议制作真人版的消息。但是几经波折,到 2018 年这个项目几乎就要死了。这时候玛格特·罗比出现了,带着自己和丈夫汤姆艾克力及两位好友成立的电影制作公司LuckyChap和美泰公司的CEO谈判,结果不仅有华纳兄弟入局,LuckyChap 拿下“优先购买协议”,罗比还成为本片制作人——早在她成为主演芭比之前。美泰 CEO 曾公开表态:“没有罗比,就不会有《芭比》这部电影。”

玛格特·罗比曾经在香奈儿的一个系列栏目“In the library with”里提及到自己的爱书书单。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就像爱看电影一样,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不过长大后,逃避的意味就少了一些,书跟电影让我乐于探索,也教我如何面对问题。”

玛格特·罗比书单

《霍比特人》

作者:J.R.R. 托尔金

《霍比特人》最初是托尔金写给自己孩子的炉边故事。自1937年首次出版,已被翻译成64种语言,销售超过1亿册,成为20世纪最受爱戴的文学经典之一。

《哈利波特》系列

作者:J.K.罗琳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风靡全球,成为当下最受欢迎儿童读物甚至没有之一。作者J.K.罗琳用一种简单的魔法游戏将魔幻的故事传递给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青少年读者,与此同时商业电影的改编更是将这部魔幻题材的小说推向了巅峰。

《沙丘》系列

作者:弗兰克·赫伯特

《沙丘》是伟大的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传奇代表作。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它是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

《太阳照常升起》首版于1926年,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凝结、汇聚了年轻的海明威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智、痛苦和他对未来的窥望,是海明威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的深度延伸。小说出版后,“迷惘的一代”这一说法立即流传开来,且越传越广,继而演化为一个概念化的文学术语——它既代表着战后年轻一代作家的主要创作倾向,也成为指称这一代人的思想情绪的标记语。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哈珀·李

《杀死一只知更鸟》获1961年普利策奖,是美国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书,英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成长总是个让人烦恼的命题。成长有时会很缓慢,如小溪般唱着叮咚的歌曲趟过,有时却如此突如其来,如暴雨般劈头盖脸……三个孩子因为小镇上的几桩冤案经历了猝不及防的成长——痛苦与迷惑,悲伤与愤怒,也有温情与感动。这是爱与真知的成长经典。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7度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NO.1,内容致敬所有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生,唤起每一位读者对家的恋慕与渴望。

编辑 — Emin

图片 — 网络

(部分资料参考 :https://radicalreads.com/margot-robbie-favorite-books/;https://radicalreads.com/greta-gerwig-favorite-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