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毛赔了几百万圆电影梦,中小成本文艺片困境仍在

2023年,观众陡然发觉,“消失”的电影争先恐后地出现了。从国产佳作到进口大片、从喜剧类型到悬疑惊悚、从动画国漫到文艺新作,多部优质影片齐聚票房已超百亿的暑期档市场。市场呈现出火热的回暖迹象,对于定档的影片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崭新的、无比积极的信号。与此同时,一些小成本的文艺片抱着满满的期待入市,但依旧被商业市场拒之门外,对于这些电影而言,市场的复苏与之并无太大关系。

小成本文艺片的生存窘况,是埋伏在日益看涨的大盘数据中的一丝隐痛。中小成本的电影到底有多难?我们采访到了《久别重逢》导演,也是该片唯一的出品人张五毛,从中看到了中国中小成本文艺电影的现状。

无流量、无场面、无宣发,小成本文艺片的艰难现状

2023年7月,张五毛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赔了几百万,做个电影梦,历时四年,几乎耗尽了我对电影的所有热情,很遗憾,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没走出院线。”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部电影因为预算有限,除了导演在自媒体平台为其宣传,几乎是零宣发。三年疫情对于中国电影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如电影发展不平衡、市场集中度高,有明显的“票房断层”和“冷热不均”的现象,对行业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我国电影总体可以分为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和纪录片四大类型。近几年,主旋律电影突飞猛进,其他种类的电影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步。这些都提示着,促进中国电影题材与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优化市场供给,构建持续健康的发展生态是有必要的。

在各种电影样态的分类中,文艺片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注重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久别重逢》正是这部探索人与故乡的电影,每一个远离故土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久别重逢》的创作始于2019年,故事讲述的是在北京创业的李志强,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回乡处理后事。老家正在进行旅游开发,在如何处理老房子的问题上,一家人发生了分歧。犹豫不决的李志强,在小镇上生活了数天,一系列尴尬事接踵而至。

《久别重逢》注重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能在影片中嗅到乡愁,看见炊烟。导演张五毛称,“这是我对于社会的观察,在过去三四十年间,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城镇化,中国人都在迁徙,村里的到镇上,镇上的到县城,县城的要去省城,省城的要去北上广,北上广的人呆腻了还要出国,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远方,人到30岁之后思想会发生转变,人到中年之后就会想到归途是怎么样的。”

从内容上看,《久别重逢》着力于反映较为真实的社会现状,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与此同时,就商业化而言,它是一部典型的“三无”电影——无流量、无场面、无宣发。在电影市场上,折戟沉沙的低成本文艺片的案例样本特征,《久别重逢》几乎全部不幸“命中”。

在这样“先天不足”的内外部条件下,在1905电影网上映的《久别重逢》毫无意外地经历了一场商业市场中的“失声”。张五毛在豆瓣里这样形容这部作品,感觉像是一个养了18年的儿子,终于从蓝翔技校毕业了,一转身,就送进了街角处的汽车修理厂。

笑着写剧本,跪着做后期,哭着做发行

《久别重逢》的创作极为艰辛,张五毛回忆称,在剧本写完,开机前的一个月,投资人以各种理由搪塞,迟迟不打款,而在当时,他已经签署了十几份必须履行的合同。就这样,张五毛从编剧、导演突然升级到了出品人,并且在一个月之内,需要筹够几百万的制作费。

在资金困难的时候,张五毛试图寻找政府影视文化扶持基金的帮助,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政府扶持资金去哪了?都去黄牛里了,都去大公司里面了。很多人是专门对接扶植资金的,比如说政府给100万,他要拿走 50万,这还是好的,能给你拿回来50万。”

在2020年4月,顶着疫情扩散的风险,张五毛还是选择开机。如果说他是靠着勇敢和激情完成一部电影,那之后的一年多,他几乎是靠着乞讨完成了后期。而做完后期以后,张五毛想靠着股权收回成本,可是事实上,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手。其背后最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流量,是简单的剧情片,并且正值影视寒冬。

文艺片缺自己的发行平台,豆瓣牵头发行或许是一出路

《久别重逢》的“失声”,这源于中国电影观众日积月累的观影习惯,观众很难去大银幕主动观看艺术电影。这也是当下艺术电影发展面临着困境。

一方面,电影发展到今天,迫切呼唤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片。而另一方面,艺术片的发行渠道却并不明朗,张五毛认为中国文艺片其实有一个好的渠道,豆瓣可以牵头来做电影的发行。“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说中国观众不看文艺片,或者中国观众不看剧情片,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同时,让这些文艺片能够在院线中做个几百场的点映,就这样一套组合拳,中国的文艺片、剧情片可以蓬勃发展起来。”

此外,影视行业也有多位教授指出,在如今的多屏时代,如果希望能够继续吸引人们花费时间和经济成本前往电影院来观看一部电影,就需要从电影的本体上作分析,找出电影与电视节目、网络视频之间本质性的不同,即电影独特的“影院性”。“影院性”提供给观众一种差异性体验,体现在对观众注意力的控制和吸引观众的“必看性”上。国产文艺片如果希望在今后有持续的突破,就不能够仅仅依赖政策的倾斜,而是应该尽力在“影院性”上做更多的尝试。

近年来,中小成本文艺片的困境一直被多番提及,但难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我们始终坚信,有着张五毛这样的创作者在坚持,总能找到适合它的观众,而那些受众,也将成为小成本文艺片“突围”道路上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