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梅永远的“爱情圣经”全新再版,一起感受爱情的热烈与美好吧!

“爱情”是廖一梅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而《恋爱的犀牛》是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开始。

1999年,廖一梅与孟京辉结婚蜜月后,她写下这篇两个年轻人不顾一切的爱情。马路和明明爱而不得却偏执到底,那时她坚信:

“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

“它是一个特别自我的书写,甚至其中有一些台词就是我的日记,它是我特别个人的一种感触。”

▲ 1998年12月,廖一梅和孟京辉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剧终的大幕前合影,那一天是他们登记结婚的日子

这也是她最被大众熟知的作品。由孟京辉导演成戏剧作品,20多年来一直在各地演出,经久不衰,被称为永远的“爱情圣经”。许多知名演员都曾出演过这部作品,如郭涛郝蕾齐溪吴越等。

▼ 2003年版《恋爱的犀牛》段奕宏、郝蕾

无数的文艺青年对这部剧里的台词了熟于心,它像是一堂戏剧必修课。

“你是不同的,唯一的,柔软的,干净的,天空一样的,我的明明。”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

而只要想起“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这句话,我们的脑中就会出现穿着白色裙子的明明蒙着眼睛绑在椅子上,马路沉默着站在她身边的场景。

如此深刻,无法忘记,如同青春时期的爱情那样,热烈、汹涌、投入一切,不去追问来由。

▲ 2008年版《恋爱的犀牛》张念骅、齐溪

但廖一梅也有不同于其他剧作集的地方。

“那些情圣,或者说那些假情圣,那些喜欢诱惑的登徒子,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人物。当然,我只偏爱那些忧伤的,讨厌那些得意洋洋的。”

她在2005年《琥珀》上演时写下这段话,那是玩世不恭的高辕与追着一颗心跑的小优相遇的故事,一个傲慢无耻,什么都不相信,另一个非要在脆弱的生命发现奇迹。他们都言不由衷,他们都违反了自己的本意,他们互相折磨,但依然深深地陷入爱情。

“我一直是个悲观主义者,对生命态度淡然,认为向这个非我所愿而来、没有目的又缺乏意义的生命讨好献媚、曲意逢迎是可笑的举动。”

▲ 2005-2008年刘烨袁泉版《琥珀》

最初的《琥珀》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在廖一梅的心中,“高辕”和“小优”这两个主角所代表的人类是不会有幸福结局的。然后最终呈现时,这部剧却是“悲观主义三部曲”里唯一一部拥有乐观结局的戏。

“但是,从去年的秋天开始,我风度全失,像个小市民一样终日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满怀奢望。我拒绝听不幸的消息,拒绝看血腥的场面,悲惨的故事和丑陋的形象更避之不及唯恐不及。”

那年初夏,廖一梅的孩子出生了。

于是最终,我们看到生命的奇迹,看到两个互相较劲的人最终放下自我,承认爱情。

-“我对生命从来不肯有好感,因为它时刻会离我而去。我拒绝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有了幸福便有了恐惧。”

-“你现在恐惧了?”

-“是的,我恐惧——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而更深入地说,廖一梅是通过爱情去追问生命,找寻关于“自我”的答案。

▲ 2010年《琥珀》王珞丹

“悲观主义三部曲”以《柔软》结尾,写于5年后。讲述了一位女医生、一个纠结于自我身份认同的年轻人,他们对生活、对生命发出的提问和思考,同时也是廖一梅对生命的终极追问。

“我恐怕一直是个过分严肃、过分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花了十一年的时间,从《恋爱的犀牛》追问到《琥珀》追问到《柔软》,一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 2010年《柔软》,郝蕾和范植伟

事业上的成功带来了生活的安宁,但廖一梅心中的困惑有增无减,她极其痛苦地孕育了这个故事:

“《柔软》是我写得最为艰难的一出戏,想了几年,写了一年。……它一直在我脑袋里翻腾,耗尽了我心力。”

她希望通过戏剧来找寻答案。

而《柔软》的最后一幕,那些激烈冲撞突然之间全部消失,只剩平静与安宁,这是她经过漫长思考后交给自己的回答: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今年,浦睿全新再版“悲观主义三部曲”,而这次再版,孟京辉也特别贡献了自己的涂鸦画作,和充满多巴胺的封面颜色结合在一起,恰似廖一梅对于世界的态度,热烈绚丽,无惧冲撞,拒绝平庸,埋头追寻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这个夏季重新感受爱情曾带来的热烈和灼人,在爱里追问一切,寻找自我和生命的意义。

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

全新精装典藏版

作者:廖一梅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编辑:哈 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