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封神第一部》导演乌尔善:漫漫长路终有尽,心归处是故乡

问答

Q&A

神州

2023/8/22‍

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自2013年开始策划筹备,2018年正式开机拍摄,拍摄周期18个月,共有438个拍摄日,剧组登记在册前期拍摄工作人员超8000位,后期工作人员超1500位。2023年7月20日,电影《封神第一部》上映;2023年8月20日,票房达到22亿。在此期间,乌尔善率《封神三部曲》主创人员去到29个城市,共举办29场路演活动。

吴小莉:《封神第一部》里有一个字非常打动我,“还”——回家。你率领主创团队去了29个城市路演,在家乡呼和浩特结束了《封神第一部》的最后一站路演。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选择?

乌尔善:这是宣发团队设计的,我的要求是做最大规模的路演,需要做首映礼。疫情这三年,很多电影都不再做首映礼。我记得原来一个重要的电影上映,都会做很隆重的首映礼,这是对电影作品一个隆重的介绍。一个电影作品凝聚着那么多的艺术家、演员、创作者们的工作,应该有一个正式地和隆重地向所有同行、媒体介绍它的机会,所以我们第一个是有5个城市的首映礼,然后24个城市的路演,总共经过29个城市。

参与《封神第一部》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将近有一万人,每个团队的主导者都是华语电影最优秀的创作者,他们在其中的用心、用功的付出,应该被看见。

吴小莉:你考虑要不要把《封神》做成三部曲,在找一个可参照的版本的时候去看了《指环王》,发觉400万人口的新西兰,他们当时拍电影的时候,八分之七的制作人都是不懂电影的人,他们却能够做出《指环王》三部曲。你是看到了什么?

乌尔善:我看到的是对电影的尊重。他们可以模仿美国电影的样子,这是他们可以做到的,但他们没有这么选择,他们选择了一个电影应该有的样子——最质朴的、最真诚的,从零开始的方式。一个400万人口的国家,这可能中国的一个中小型城市,也就是这样,他们可以毅然决然地、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他们心中的一个神话史诗,那么认真、那么严肃、那么全情投入。在每一个电影的制作细节里,所付出的创意和劳动,无论是场景,无论是任何道具、服装上的一些细节,都有文化、有故事、有设计。

我觉得电影就是这么拍的。电影就像创造一个世界一样,那个世界的每一个细节,如果你自己都没感受,你其实无法传递那种情感,电影的魅力不就是在创造世界吗?我想成为这样的创作者,真正去享受电影带给我们的这个创造世界的机会。

吴小莉:你跟这么多新一代的年轻人接触,你最看重他的什么特质?

乌尔善:真实——他们是否能勇敢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够把“真实”作为自己真正创造角色的工具;第二是热爱,热爱一定是靠意志力来考验,你跟我说热爱,我根本不信,因为你要投入时间、投入你的未知、投入你的担忧,你要全情地去学习这些东西。看到你为你的热爱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之后,我才能看到你行还是不行。

吴小莉:看着他们的转变,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乌尔善:一个是专注给他们带来的精神魅力,不专注意味着他在游移、在判断、在选择、在权衡,但凡专注的时候,眼睛就会闪光。远远地看他们,都是亮亮的眼睛,因为他们看见过真实的东西,他们有判断、有选择。你看过黄金,就不会被黄铜所迷惑。然后,对他们还有一个改变,我认为是审美上的改变。经历了这个过程以后,他们应该在审美的品位上会有很大提升。

吴小莉:你说早晚上下班,不熬夜拍戏,这个方式让电影圈的很多剧组觉得挺“卷”的,觉得你改变了这个生态,增加了成本,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

乌尔善:如果想达到更高质量的创作结果,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方式和高效的工作方式。

每周有休息不意味着效率降低,尤其像这种复杂的电影,它非常需要前期足够的筹备时间。如果拍摄这些高难度动作戏,演员必须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工作人员一定要足够的休息时间,否则会产生事故。在保证大家的健康和安全的情况下,才有创作的结果,这是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不是我发明的,也不是我“卷”。

用这种工作方式去工作,不意味着成本增加,比如我们的食堂。我们剧组基本每天有2000多人吃饭,如果把做餐食承包给某个饭店去做,它在其中会赚利润。如果我们自己花销做餐食,我们不会要利润,而是会把这些钱全部投入在如何为我们的工作人员做饭,给他们选最好的食材,给他们做可口的、不同口味的饭菜,满足有不同的需求,演员有专门的演员餐。后来《封神三部曲》食堂的厨师长,都已经成为一个五星级酒店的主厨,那说明我们的厨师班也在成长,在以更高的要求要求自己,这就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事情。因为我们要达到更高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生活,要尊重每个人的健康。要对所有的伙伴,为他们的健康负责,为他们的安全负责,这是一个健康的体系应该去做的事情。

吴小莉:像郭帆他们一些年轻的导演在做科幻片时,他们会互相分享、交流。未来会不会去分享你这次电影拍摄的工业化流程过程?

乌尔善:从《画皮2》开始,到《寻龙诀》,到《封神三部曲》的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研究电影工业的工作模式。比如,有些部门我们原本并没有,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去组建,比如马术组、概念设计组、视效预览团队,这些我们要把它补齐。中国很多不同专业的电影创作者,都参与了这个项目,他们在这项目里面获得的直接经验,是最宝贵的。因为这套东西不是任何人发明的,它是行业中彼此的经验交流形成的一个最佳选择。你要想拍这种电影,就要用这种流程,但是你要不想拍这种电影,你可以用自己个人化的一种工作方法,都没有问题。

吴小莉:中国人特别喜欢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渴望,或者是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乌尔善:是一个心理情结。

吴小莉:您的电影也会有这种情节吗?

乌尔善:首先,中国人要自己了解中国人,他为什么是中国人,精神的缘起到底是什么,自己心灵的故乡到底是什么,要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梳理和重新的认知。

有了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才能够把自己介绍给不同文化的人,让他们能够在差异之中,寻找到人性的共性,这可能是所有艺术的终极目标。

吴小莉:你觉得中国上古时代的中国人的精神内核、精神面貌应该是这样的。你怎么去连接他们?

乌尔善:我自己很喜欢古文,喜欢看《史记》、《战国策》,我在其中感受到一个民族青春期的时候,那种热血,那种直接、清晰的价值选择,和对生命非常张扬的态度。热血猛士敢跟大王说,“五步之内,我以我血溅大王”,作为庶民,他可以挑衅权威,他们在坚持一种人格标准和人性的完整,这些方面是特别动人的部分。我感受到了那种热血、阳刚、澎湃的生命力,是这个民族的魅力所在,不是那种阴谋、狡猾、老成、世故,所以我特别希望在《封神三部曲》这样的项目里,呈现这样的人性之美。

姬昌,他身体羸弱,但是信念坚定;伯邑考,看起来翩翩君子,但他其实是无所畏惧的。我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人格标本,我希望把这些很美的人性,中国人的人格标本,尽量呈现出来。

吴小莉:回到我们刚才一开始说的“回家”的概念。全世界的电影当中,家的感觉是很浓烈的情感。但是,在中国社会,现在孩子们的乌卡,或者城市化结构、小家庭,导致这种家的概念跟以前已经不完全一样了?

乌尔善:对。

吴小莉:你希望他们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对于回家,产生什么样不同的想法和看法?

乌尔善:所谓的“回家”,他可以回到一个地理位置,那就是西岐;也可以是回到一种情感关系,回到父母的身边;还有一个,它有可能回到我们内心的深处,回到真实的自我里,跟片尾曲的歌词是一样的,“长路漫漫终有尽,心安归处是故乡。”

吴小莉:你不但在作品中在回归,其实你在做电影行业的这种方式,是不是也在回归?

乌尔善:是的。客观来说,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我了解电影的历史,我看到过真正的电影。我之所以成为一个电影导演,是因为想重现我面对一个电影的时候,感受到的震撼,感受到的情感和感受到的电影之美,我想把这种感觉传递给观众,而不是去欺骗或者迎合他们的趣味,因为我看见过电影。

吴小莉:您有点点流泪的感觉。

乌尔善:有点哽咽。

吴小莉:对。

乌尔善:我们要在真正的电影院里面,用电影的方式赢得观众,那才是电影的成功,它并不是短暂的话题、一些投机的方式迎合观众得来的。我在用我认为正常的和正确的方式,追求电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