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为意大利打开中国美食市场

文 / 孟秋

2023年9月19—21日,第二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在四川省泸州市举办。本届博览会延续了第一届博览会“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设置茶品类、酒类、食品类、果蔬类、工艺品类和其他类共六大主题展区。这是在2020年中国与欧盟达成《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以下简称《协定》)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双边地理标志展示和推广活动。

相对于2022年首届博览会,今年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首次设置了主宾国,邀请欧盟最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国意大利担任。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Fabio Schina)、意大利阿斯蒂省省长兼市长毛里奇奥·拉塞洛等嘉宾参加了开馆仪式。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TA)联合主办、中国意大利商会合作设立了总面积达200平方米的意大利馆区,并开展经贸合作交流会、特色产品评选等系列活动,以展示主宾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符号、内涵和基因。

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价值

《协定》于2021年3月1日生效。据中国商务部人士的介绍,这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准的地理标志协定”。双方首批互相认证的196个地理标志受到该协定保护。地理标志通常指识别某产品源于某一地区的标志。获得认证后,该产品外包装上会贴上相关的认证标志,证明其为来源于某一地区的产品,具有特定质量和信誉。

地理标志认证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地理标志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在认证后能推动相关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高水平的保护。2022年,已有若干在《协定》中第一批认定的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内相关侵权诉讼中获胜,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另一方面,《协定》生效后,可以使用签订方的地理标志,相当于获得了对方市场的官方认证,能有效开拓市场。

因中国和欧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种类繁多的地理标志产品,互相认证可提升产品品牌效应,为双边带来极大的商机。但由于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历史悠久复杂,中欧双边于2011年启动地理标志谈判,经历了8年22轮正式谈判和上百次非正式磋商,才最终达成这一举世瞩目的协定。

为庆祝这一重要协定达成,促进中外地理标志产品交流,2021年10月11日在四川泸州举行了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论坛。泸州拥有数十个国家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其中本地特产的茶和酒被纳入了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互认名录。

意大利为何成为主宾国

意大利在本届博览会上应邀担任主宾国,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地理标志产品在欧盟当中具有的极大影响力和代表性。在欧盟自身的地理产品标志认证中,意大利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超过800种,传统区域产品超过5000种。而在《协定》中方认证的首批96个欧洲地理标志中,意大利的地理标志产品所占比例最高,共有26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包括14种葡萄酒和7种奶酪,其余的分别是香醋、烈酒及肉制品。

本届博览会颁奖仪式上,欧盟驻华代表团农业参赞江广道(Wojciech Ptak)与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CEATEC)副理事长潘峰分别为双方5个最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颁奖。其中就有来自意大利西北的巴罗洛(Barolo)葡萄酒。巴罗洛是意大利葡萄酒最早的产区之一,拥有众多获得巴罗洛地理标志认证的葡萄酒品牌。

意大利国土狭长,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气候层次多样,全国从古至今葡萄品种近千种,从南至北均有各种葡萄酒产区。加之葡萄酒酿酒文化长达2000多年,这使其葡萄酒产品具有多元化口味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出于同样原因,意大利也是世界上奶酪种类最多的国家,许多奶酪品种具有独特口味,辅以半岛独有的熏肉和火腿,特别受到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的年轻消费者喜爱。

“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者,对于生活方式,尤其是美食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对于多样文化的包容心态,是他们接受并欣赏意大利美食的重要原因。”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TA)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暨中国区和蒙古国总协调官张保龙·布鲁诺(Gianpaolo Bruno)对媒体称。

因为上述原因,意大利近年来相关产品对华出口迅速上升。2022年,中意农产品贸易额在疫情阴影下逆势上扬,达到17亿美元。其中意大利对华出口了8.3亿美元农产品,大多为高端葡萄酒和乳制品等。

此外,意大利还是与中国签署农产品输华协议最多的欧盟国家。这也为意大利地理标志产品输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跟意大利本身的农产品品质和产能也有极大关系。意大利是欧洲农业大国,农业食品产值占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和第二大橄榄油生产国。

特殊的中国消费者

不过,应该注意到,中国市场的意大利美食产品之所以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还有别的因素。其中,文化上的影响首当其冲。中国与意大利在历史上往来频繁,文化交流密切。两国文化既强调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口味,也强调享受美酒美食的过程,双方消费者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带来对彼此产品的欣赏。

“为保证口感,意大利葡萄酒的酿造和陈化时间漫长。意大利人也特别强调就餐时的仪式感。这一点跟中国的美食生产及饮食习惯很相似。”张保龙举例称。

历史文化之外,一些新的元素也为意大利地理标志产品作出了贡献。例如,体验式、沉浸式的消费行为大幅提升了对相关产品的认知。意大利葡萄酒口感独特、种类繁多,体验式消费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据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TA)统计,意大利葡萄酒旅游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占整个意大利旅游年均游客人次的30%。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两国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前往意大利葡萄酒产地开展高端旅游,体验本地文化。随着这种体验的不断加深,意大利产品在中国消费者当中获得了日益丰富的文化认知。一些产品的品牌形象日益向“优雅”和“品质”靠拢。

意大利还是健康食品生产大国。2023年,意大利有机农业耕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比10年前增长了80%,占全国农田面积的17%。意大利政府正致力于在2027年实现全国25%的农田实现有机认证。尽管奶制品在中国传统的食品消费结构中占比不高,但上升趋势明显。近年来,奶制品也成为意大利对华出口的重要农副产品。2022年,意大利奶酪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了26.3%。

随着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当中影响力越来越大,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正在出现结构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为意大利的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更多溢价空间。

在这样趋势之下,《协定》为意大利美食进入中国发挥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张保龙·布鲁诺对此表示:“《协定》的生效为意中农副产品贸易打开了新的局面,在中国知识产权体系保护下,中国消费者对意大利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必然会更直观,为进口商们销售意大利产品提供新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