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中,山本偷袭赵家峪计划几乎完美,为何李云龙还是突围了?

在亮剑中,旅长当年身经百战,他总结出来的战场格言是:再完美的作战计划,枪声一响就作废一半。也就是说,战场上造成形势变化的意外因素是永远不能完全预见的,战斗一旦打响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而优秀的指挥员就是能够根据战场变化来及时调整战术。

赵家峪之战,山本一木首先就遭遇了两个意外,并且是他作梦也想不到的意外,有点懵圈也算正常。

第一,是独立团有设置明暗双哨的手段和习惯,尤其是埋伏起来的暗哨,用李云龙的话说,潜伏哨那是整个团部最后的安全保障。

暗哨不仅哨位会经常变化,并且是部队绝密信息,只有团长和政委掌握具体情况。叛徒朱子明虽然对赵家峪的布防情况了解比较全面,唯一不清楚的应该就是暗哨的位置。

所以当日军尖兵摸掉独立团村口明哨时,潜伏哨的战士打响了救命的一枪,虽然他立即被敌人击中而牺牲,但这一声枪响足够了,它意味着山本特工队将不得不从偷袭要变为强攻,“斩首行动”从一开始出师不利,只看山本一木的应变能力如何了。

这里的剧情存在一个破绽,以朱子明“保卫干事”的职务和任务,就算不知道暗哨的准确位置,但确实应该掌握独立团有暗哨的情报,那么鬼子仅仅搞掉村口明哨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有两种可能,或者是叛徒真的不知道暗哨的存在,或者就是故意不交代,因为朱子明的确有于心不忍的表现,甚至试图找借口让山本取消行动,算是良心未泯吧,因此给敌人提供不完整的情报也有可能。

第二,是李云龙新婚之夜不忘查哨查铺的优良作风,要么是白天对朱子明的反常有所怀疑,要么是有初夜恐惧症,不管怎么说,总之他鬼使神差地查到了叛徒的铺位上,发现无人,立即警觉,喝令紧急集合。

独立团团长保持全副武装的戒备状态,能迅速指挥部队投入战斗,马上用火力暂时封锁住村口,确也是出乎山本所料。

假想一下,如果村口响枪时李云龙正赤条条呼呼大睡,那么就算暗哨位的战士用生命来示警,等到李云龙披挂整齐集合完部队时,鬼子也一定冲进村了,战机已逝,全盘被动。

山本的临阵指挥也有问题,既然已经惊动了村里的八路军,在夜战视野受限的不利情况下,自当兵分两路,一队突入村子直捣团部,一队应在八路军突围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定有所获。

一味强攻的结果,是虽然冲进团部掳走秀芹,却很难全歼整个村里的八路军了。纵观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比较明显的弱点就是不善夜战,一般天黑即停止作战行动。

山本计划破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日军的兵力不足,这个特工队只有三个小队80多人,在黑夜里根本无法完全对一个村庄形成包围。

何况独立团在赵家峪虽然没有多少作战部队,机关干部和警卫排杂七杂八也有上百号人(牺牲即达84人),日军一旦偷袭失败,则很难形成拉网兜鱼的态势,被突围是难免的。

其实在真实的战史里,日军的“挺进队”根本不具备独立进攻的能力,他们的任务是袭扰和通报我军位置,以便召唤主力部队进行奔袭合围,《亮剑》已经夸大了山本特工队的战斗力。

晋西北山区的赵家峪地形易守难攻,是李云龙和赵刚选择它作为团部所在地的重要因素,只要在村口顶住一些时间,村子里的干部战士就有机会完成集结和做好突围准备,若非双方装备和火力差距太大,山本能不能攻进来都是个未知数;反之,如果是四面八方都可以冲进去的平原地区村庄,那独立团团部可在劫难逃了。

独立团战士们居高临下,魏和尚集束手榴弹开路,两挺捷克式机枪跟进扫射,鬼子稀薄的阵线很容易被撕开口子,突围出去一部分非常现实,能让赵刚挂点彩,编剧已经很给山本人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