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长安三万里》歪曲历史的洛阳隋唐史学会,好像也在歪曲啊

说《长安三万里》歪曲历史的洛阳隋唐史学会,好像也在歪曲啊

这个时代总能看到一些令人诧异的新闻,比如前几天看到《长安三万里》又上热搜了,只不过这次是被骂。原因是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给《长安三万里》制片方发律师函,列了四件“与历史不符”的事情,把发生在洛阳的事情搬到长安,影响(还好不是伤害)了洛阳同胞的感情。这让这部动画重新登上了热搜。而在微博、B站等平台上,骂和挺《长安三万里》的评论也一时争辩不休。首先说明一点,《长安三万里》我看了,评价是:还不错,但也没多喜

《长安三万里》被要求纠错道歉,是闹剧还是较真?

《长安三万里》被要求纠错道歉,是闹剧还是较真?

▲《长安三万里》海报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当前票房已超17亿元。但争议也随之而来。近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发表声明,指责影片多处剧情与史实不符,极易误导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因此要求片方公开致歉。这一消息,引发了许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讨论。央广网评论长安三万里被批不符史实误导观众讨论不能越界成骂战文/秦川“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杜甫早年生活在洛

荐读|长安三万里:千年前的百万人口超级大都市

荐读|长安三万里:千年前的百万人口超级大都市

最近热映的《长安三万里》票房已破八亿,成为暑期档最热门的电影之一,大唐全明星阵容携手,一同展开诗风侠义的历史画卷。电影《长安三万里》以诗人的视角娓娓道来千年前的帝国风云——时值万国来朝,长安自是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独具一格,另无数人心向往之,也孕育出最绚烂瑰丽的文化。我社出版的《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则以更详尽严谨的角度,从人口、语言、服饰、居住等方面叙述长安的社会风貌,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安时代》

《长安三万里》中的大唐诗人们

《长安三万里》中的大唐诗人们

是那个“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谪仙人,御风而来,骑鲸而去。是那个“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的高常侍,沙场驰骋,歌行磊落。是那个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三绝并秀的大唐。也是那个“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大唐。朝代更迭,高楼坍塌,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每个个体生命都将映照在那条名为“历史”的星河里熠熠生辉。而所有的历史,都将在个体身上再现。1《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画风很美,唐诗滤镜

洛阳网友批《长安三万里》篡改历史,以历史为蓝本的影视改编尺度何在

洛阳网友批《长安三万里》篡改历史,以历史为蓝本的影视改编尺度何在

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最近遇到争议。有河南洛阳的网友提出,片中李白、杜甫首次相遇本在洛阳,影片中被改到了长安;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三绝合体”也从洛阳改成扬州,认为电影“不尊重历史”“伤害洛阳人民感情”。无独有偶,票房提升的《封神第一部》近日释出主创人员走访各大博物馆和遗址的片花,也被一些网友批评“魔改”纣王、妲己、姬昌等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形象。涉及历史的影视作品,要不

多家官媒点赞的电影,有人非要挑起地域对立,这安的是司马昭之心

多家官媒点赞的电影,有人非要挑起地域对立,这安的是司马昭之心

电影《长安三万里》现在火得是一塌糊涂,观众喜爱,官媒点赞,带火旅游!可能自唐朝以后,大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诗人和他们的诗句如此共情,中国人的DNA动了,血脉觉醒了,自我身份认同,文化上无比自信。新华社多次点赞《长安三万里》,称中国文化就是电影最大的底气!央视新闻说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就在举国一片诗意盎然之际,网上却突然煽起一阵“洛阳人集体抵制长安